首页> 未解之谜>正文

做了60年皇帝 乾隆死后为何却尸骨无全?

2017/4/27 8:10:36 来源:互联网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做了60年皇帝,之后为了给爷爷面子,不打破爷爷在位时长61年的历史记录,选择退位做了太上皇,这位老人在做太上皇的时候,闲来无事,给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的称号,认为自己一生文治武功,已经非常圆满,无人能够超越,做到了十分圆满,,做到了十全,同时,这里的十全,也并不全是虚称,为防止他人不服,他也真的列举出了自己的“十大武功”:


网络配图

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准噶尔;乾隆22年(公元1757年)再平准噶尔;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平回部;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平缅甸;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乾隆53年(公元1788年)平台湾;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平安南;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尔;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尔。

一个在位60年的皇帝,要给自己总结出做过的十件大事,这算是轻而易举分分钟能搞定的事,况且乾隆老爷子作为大清二百多年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找这类事件更不是难事。但既然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所看重的意思恐怕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非常完美、圆满的那个“十全”。


网络配图

当然,如果真要去追究乾隆是否“十全”,肯定是问题一大堆,名不属实,比如上面提到的十大武功,就只有两平准噶尔及平回部是最名符其实的,比如乾隆在位期间宠信和珅,败坏官场风气;六下江南掏空国库;大兴文字狱阻碍文化繁荣;闭幕塞听导致中国没能及时赶上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

但是对于乾隆来说,最凄惨的是,一个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人,死后却弄得尸骨不全,这就是莫大的搞笑了。


网络配图

清朝灭亡后,社会动荡,清朝皇帝陵墓失去了保护,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带着他的“摸金校尉”大肆掘墓盗宝,盗墓盗到了乾隆头上,由于他们急切地要见乾隆爷,便使出了三种方法来打开裕陵,分别是:砸、撞、炸。乾隆的陵墓就在这次“东陵第一盗案”中被炸得粉碎,乾隆的尸骨也被炸得再也拼凑不全了。

我们在观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一般多会看到这样的一幕,那就是在处斩前的犯人都会吃上一顿好酒好菜的“断头饭”。由于这是犯人的最后一餐,所以一般来说伙食都是不错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就来聊聊“断头饭”那点事。


网络配图

其实在我国很早就有给临死前的犯人吃好酒好菜的习惯,俗称“断头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庄王在平定大臣和贵族的叛乱后,为了笼络贵族们的人心,从而显示自己的博大胸襟。因此下旨,在处斩前一天让他们吃一顿好酒好菜。后来,这一习惯在诸侯国间推行,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虽然之后的朝代都延续了这一习惯,但是“断头饭”的标准各不相同。宋朝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就定下规矩,每一位被处斩的犯人在临死前都可以享用一顿“断头饭”,伙食标准为每人五贯钱(五千文)。


网络配图

虽然这些钱可以吃到一顿不错好酒好菜了,但是由于监牢的各种潜规则,层层剥削,最后吃到犯人嘴里的就所剩无几了。久而久之,这断头饭就被简化成了“一碗白饭、一碗肉、一碗菜”的形式了,最后断头饭就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了。


网络配图

其实在古代之所以会让犯人吃上一顿好的断头饭,是希望犯人吃饱上路,来世能投个好人家,同时也能让这些犯人有尊严地赴死。在那封建社会里,这“断头饭”也算是颇有人性的一项制度吧!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探索图库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