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解之谜>正文

梁山泊并没有108之众:原先只有36位?

2017/3/30 17:05:17 来源:互联网

水浒传是根据前人的传奇,及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再加工的产物。其实早先梁山泊并没有108之众,原先只有36位。

梁山泊108条好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形象,然而,最早资料所记载的,与小说所描述的,有很大区别。


网络配图

最早有关记载宋江的材料《大宋宣和遗事》只说有36条好汉(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他们就是:宋江、吴加亮、李进义、杨志、李海、史进、公孙胜、张顺、秦明、阮小七、阮小五、阮进、关必胜、林冲、李逵、柴进、徐宁、李应、刘唐、董平、雷横、朱同、戴宗、王雄、孙立、花荣、张青、穆横、燕青、鲁智深、武松、呼延绰、索超、石秀、张岑、杜千、晁盖。


网络配图

到南宋末年,龚开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提到好汉则有所不同,其中将李进义写成卢俊义,吴加亮写成吴学究,李海写成李俊,公孙胜则没有提及,阮进写成阮小二,关必胜写成关胜,林冲没有提及,朱同写成朱仝,王雄写成杨雄,没羽箭张清改成张青,张岑写成张横,杜千没有提及。

至于绰号方面,九纹龙史进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改成九文龙,一撞直董平则改成一直撞,没遮拦穆横改成同遮拦,最有意思的是,在《大宋宣和遗事》里,石秀是拼命二郎,到《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演变成了拼命三郎,一直到“水浒”,就固定成了三郎。


网络配图

从《大宋宣和遗事》到《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有一百多年,期间人物名称的改变,或者说笔误的流传,那是很自然的。最重要的是,人物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形象,故事越来越精彩,这样就行。

周朝原先只是一个居于今天甘肃、陕西地区的部落,其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曾孙帝喾的儿子弃,后来弃因功被尧封于邰,别号后稷,姓姬氏。在武王伐纣登基后,历经十世传到周宣王。提到周宣王,必然要说到他的父王周厉王。这不仅是因为周厉王暴虐无道,引发了国人暴动,标志了古代中国第一次的农民政变,而且在周厉王时期,由于礼乐制度的崩溃,各个诸侯国的实力增强,并且出现了不再朝见、上贡周王朝的情况,比如地域辽阔的楚国因为“上高皇帝远”,就已经不鸟周王朝的规矩了。


网络配图

在周厉王被国人所杀后,周宣王正式登基。为了描述这位西周倒数第二个帝王,笔者将其比拟为西周的“唐玄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位帝王的统治都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唐玄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促使唐朝得以复兴。而周宣王,经历过国人暴乱的他不仅任用了方叔、召虎等贤臣,更懂得体恤百姓,勤政爱民。不过,与唐玄宗一样的是,周宣王在统治后期也经历了人生的滑铁卢。


网络配图

周宣王共在位46年,至其39年的时候,西部少数民族姜戎违抗中央王朝的命令,对于文治武功的周宣王,天子威严自然容不得姜戎触犯,于是带兵御驾亲征。不过,可能是中央军太久没有作战,也许是兵力和地形上的劣势,这场战争以周宣王的失败而告终。在此延展一下,关于这场战争的失败,笔者将其根源归结为“井田制”崩溃的开始,也是分封制弊端的凸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兴起,一方面周王朝的实力开始式微,另一方面诸侯国的实力相对上升,此消彼长之间,诸侯国对于周王朝的拥护自然一日不如一日。想当年周朝建立之初,王朝军队出征,各个诸侯国相随,姜戎这样的国家早就望风而逃了。


网络配图

但是,周宣王肯定不甘心了,自从登基天子还没有受到如此奇耻大辱,于是想要搞一搞“抓壮丁”。在这个过程中,当君王意欲穷兵黩武的时候,贤臣自然要登场劝谏了。可惜这个时候的周宣王早已经气昏了头,在回到首都镐京时,不仅听到了儿童唱衰周朝的歌谣,而且后宫还发生了五十岁宫女生女的怪事。这个时候,刚刚吃了败仗的周宣王逐渐失去了明君的理智,不仅在城内外挨家挨户的追查女婴,不管死活都要抓起来,而且诛杀了劝谏的贤良。于是,大家熟悉的剧本开始了。在杜伯雄、左儒等贤臣死后,周宣王大病了一场。在其统治的最后一年的秋天,周宣王的身体回光返照的好了点,于是想出去郊游打猎散散心。但是其不曾想到的是,周宣王在这次打猎中竟然看到了死去了杜伯雄和左儒,因为受到惊吓,这次打猎竟然成为自己人生最后一次的郊游打猎。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 UFO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