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海底40万年前有孔虫出水 古老原生动物有孔虫资料介绍

2017/2/20 13:23:28 来源:互联网


海底40万年前有孔虫出水

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显微镜下,记者邂逅了一群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如图),它们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从南海海底钻取的科学样品。

当时的南海生活一定快乐而富足。因为尽管过了40万年,每一只有孔虫化石依然散发出白色珍珠般的温润光泽。它们有的像圆圆的乒乓球,仔细看皮肤却呈网格状;有的像含苞欲放的棉花球,白色的花瓣清晰可见;还有的像扇形贝壳,中间包裹着一个小孔。在显微镜灯光照射下,玲珑剔透,仿佛一张张迎面而来的笑脸。

自寒武纪至今,这些仅1毫米大小的美丽单细胞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多年。它们祖祖辈辈以海洋为家,生生死死都不离开海洋。它们家族兴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海洋环境因素反应极为敏感;某些种群演变迅速,在地球上生死留存的时间很短,因此成为相应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准化石,成为科学家研读地球历史的“书签”。


海底40万年前有孔虫出水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海第三次大洋钻探,正在北纬18度、东经115度的南海北部海域顺利进行。“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从3700多米深的南海海底,钻取的一管管沉积样品到底是什么年代沉积的?美丽的有孔虫有自己的“发言权”。

16日,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向荣,在“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沉积样品中,发现了几只粉红色的“红拟抱球虫”。这种在教科书中作为定年标志的有孔虫,生活在地球上的年代约为12-40万年前。因此可以判断,“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南海沉积样品,是在这段时间内沉积的。

尽管肉眼看上去,有孔虫小如针尖,但却不属于微生物,而是不折不扣的动物,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粒网虫门有孔虫纲,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研究现今海洋中的有孔虫种类及数量、分布,总结其与所处环境因子的关系,科学家就可以推测出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


海底40万年前有孔虫出水

有孔虫(学名:foraminifera),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有孔虫是单细胞动物。有石灰质壳﹐壳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许多丝状的假足。生活在海洋中﹐遗壳堆积海底﹐形成岩石。有孔虫化石可用来测定岩石的地质年龄。

虫体隐藏在细小的壳内,小壳分为许多小的内格,由一些微孔或孔状接缝所穿通。壳一般是碳酸钙质的,也有硅质的和几丁质的。某些有孔虫则是通过把细粒矿物质或其它外来的颗粒胶结起来,来建造自己的壳,这种壳为胶结的或含沙质的。由于有孔虫特别小,在钻探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所以对寻找石油特别有价值。

某些有孔虫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看见,少数种类的有孔虫的壳,直径达5 厘米。某些有孔虫的壳(例如抱球虫属)大量堆积在现代洋底的许多地方,形成厚层沉积物。这种软的、细粒的、被称为抱球虫软泥的钙质物质,今覆盖着约1.3 亿平方公里的海底。在地质时代也有与此相似的沉积,但已变成厚层的白垩和石灰岩。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离奇事件
  • 奇闻异事
  • 预测未来
  • 男人世界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