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播配上精彩解说,是商品销售的有力推手。将直播中的片段进行截取,配上产品链接,消费者在无意间刷到时可能也会被吸引从而下单购买。
近来,随着这种“直播切片”销售方式遍地开花,一些乱象也在悄然生长。例如未授权的账号仿冒官方、切片内容与所销商品移花接木,甚至衍生出以直播切片为名的所谓“风口”乃至骗局……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还应多方确认核实,避免掉坑。
分销:切出直播“高光”,二次加工发布
牙膏、零食、茶叶……社交平台上,网红主播的一场场直播早已结束,但消费者还是可以查看到其大量的“直播切片”,并通过相应链接,随时随地购买主播推介过的产品。
什么叫作“直播切片”?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较为形象的直播间分销带货方式。毕竟现在的直播越来越长,整场直播动辄数小时,很少有人能按时按点,守在屏幕前完整看下来。为了增加主播影响力,同时也能卖出更多的货,一些主播及其所在机构,会放开相应直播间的切片授权。
取得授权的账号,可以截取过往直播中介绍产品的“高光时刻”,将这些切出来的片段,二次加工剪辑成短小的视频,再挂上相应商品链接发布出去。账号所有者,可以从成交中获得佣金。
在“眼球经济”盛行的当下,一些粉丝多、名气大的主播,自然成了“切片”的热门之选。以一位拥有数千万粉丝的主播为例,记者以其名字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除了其官方认证账号外,还有数不清的该主播名字+“严选”“甄选好物”“直播优选”等字样后缀的相似账号。
这些账号,基本会使用与该主播官方账号同款,或类似的头像,不少在介绍中标注“官方授权账号”“直播间返场账号”等。记者咨询其官方账号工作人员了解到,有一些账号是经过授权切片的直播间小号。“在授权账号里所卖的商品,都是经过大号直播间严格选品的,保证正品,可以放心下单。”
夸口:承诺言之凿凿,实则真伪难辨
不过,问题在于,与大主播名字相似的账号常常数不胜数,授权账号只是其中一部分,鱼目混珠之下,真伪实难判断。
“我告诉大家,什么叫在亮哥直播间买东西!我让您买得放心,只要能进我直播间的,价格我说了算!”在一个名为“主播名字+严选”的账号中,600余个视频开头,均截取了该主播直播时的画面,中间夹杂着从加绒手套到宠物棉窝等各类小商品的视频广告。还不时搭配着,“这个品,你能薅就拍两单”“有售后问题,我第一个为你保驾护航”等画外音,画面下方则是商品链接。
记者将该账号推送给该主播官方账号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对方核实后却称,这个账号没有得到官方授权,所售商品也并不是主播推荐过的。
另一位同样拥有千万粉丝的主播,也有着大量直播切片相关账号。记者进入一个排名靠前,已拥有十余万粉丝的账号看到,其已发布了上千个视频,介绍栏中言之凿凿:官方授权账号,专属链接,直播好物返场,放心购买!然而,记者将该账号发送给主播的官方直播间工作人员,对方一番核实后告知,这不是授权账号。
记者看到,在这些未取得授权的账号中,一些是截取了主播售卖某商品的直播片段,下方挂着该商品的链接。更多则是截取了主播在直播间一些通用性的宣传话语,例如“这个没弄错吧?再去查查折扣”,“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个价吧?这怎么可能呢?”给人以商品价格太便宜了,需要核实一下的错觉,画面中却拼接了其他产品进行售卖。
在拼接售卖产品的视频中,有的“张冠李戴”显得十分拙劣。例如某账号中截取主播在“家居节”的直播画面,配上的售卖产品却是一款POLO衫。另一个账号,视频背景是主播在销售零食牛奶,拼接售卖的商品却是洗衣机清洗剂。这些只要消费者稍作留意,其实不难识别出视频中的问题。
但有的拼接则足以乱真,例如一位知名主播只是不断在说“好便宜好划算”,画面中显示的是一款鱼油广告,看不出明显纰漏之处。那么这位主播以往到底有没有真的卖过这款产品呢?记者向其官方直播间的客服咨询,对方却称,上播的产品太多了,他们也不清楚。
建议:探索授权标识,推动备案管理
该如何分辨哪些账号是“官方授权”的?从消费者实际体验来看,仅通过观察账号介绍或页面确实很难直接判断。记者咨询多个直播间的客服了解到,只能在下单前将账号截图发过来,由客服帮忙判定,此举无疑会大大增加消费者购物的时间成本。还有的客服直言,直播间虽开放了切片授权,不过消费者很难辨别,“建议还是从官方直播间下单。”
此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一类知名主播的相似账号,会进行直播。其画面看似是主播正在卖货的实时直播,但稍作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只是在重复播放“直播切片”。整晚的“直播”都是在播放这一个片段,因此直播中“还剩45单”等促销性的话语,也不具备可信度。这种直播,无论是否得到了官方授权,都应视作“虚假直播”。
不久前,江苏省消保委曾针对3家主流平台“直播切片”带货展开体验调查,针对发现的潜在消费问题,建议主播及切片公司完善授权机制,联合平台探索设置不可更改的独家授权标识,定期更新授权名单。主播及MCN机构需加强对账号及其产品链接、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管控。平台也应完善直播切片相关制度,推动授权账号备案管理,加大违规处置力度,形成典型案例引导。
此外,消费者应注意辨别账号是否为主播本人或经官方授权,必要时通过主播或工作人员账号确认。收货后及时与切片内容比对,保留视频或图片证据,如遇问题及时向平台或有关部门投诉。
延伸:无本万利?小心被这门生意“割韭菜”
“直播切片玩法,不可错过的时代红利”“普通人也能做的副业,轻松月入过万”……和不少互联网项目创业路径相似,社交平台上围绕“直播切片”展开的讨论已是铺天盖地。不少帖子中,它被形容成“无本万利”的零门槛生意,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坐收佣金。
“想学直播切片,别告诉任何人,学会了自己闷声发大财!”在一条帖子下,不少评论纷纷“求带”,作者则大力推荐自己的一部付费课程。记者购买该课程下载发现,内容并无独到之处,只是使用AI数字人,将一些现成的资料视频化而已。如果想一对一咨询,还要再另外付费。
“只能说跑对赛道、跟对团队才能赚钱吧。”“每天50到60单,比上班舒服很多,现在收徒10个”……类似的,宣称自己如何赚钱的帖子下,一经咨询大多会要求私信联系,然后引导加群、继而“花式收费。”切片创业靠不靠谱另说,“知识付费”的第二落脚点倒是站满了人。
曾尝试做切片带货的小依提醒,直播切片会对账号的粉丝量有一定要求,达不到的话得先花钱买粉。剪辑也不是将直播的那一段简单截取,而要新颖有创意。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账号本身影响力。“像我们很多都是纯素人起号,辛辛苦苦剪上几小时,播放量只有几十甚至个位数,更别提成交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鱼目混珠、张冠李戴,直播切片带货便利还是混乱?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