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新征程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社区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促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形成,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具体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具体落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从我国大流动、大融居以及各民族全方位互嵌的态势出发,立足社区实际,打造一个空间上相互嵌入、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共富共享、社会上和谐互助、文化上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政治引领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对基层社区而言,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也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坚强核心,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具体而言,一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社区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二是夯实基层基础。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特别要注重在社区中培养各民族的政治骨干,发挥他们在团结群众、沟通协调、推动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必须夯实社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能力。可以结合社区的资源和特色完善社区商圈,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也可以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二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社区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特别要加强对外来移民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帮扶政策,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在社区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也需要从厚植情感基础出发,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加强文化宣传。可以在社区建立文化交流平台,设立社区文化中心,为各民族提供展示和交流文化的固定场所。特别要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和线上平台展示各民族文化元素,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二是增进情感交流。要积极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让不同民族的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三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共同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社区群众中广泛开展现代文明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社会组织力
回顾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我们必须不断消除民族交往的障碍,畅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一是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可以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教育活动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二是打造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生活空间。要遵循功能整合、空间共享、服务全覆盖等理念,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的文化广场、实践基地、同心圆活动中心等公共区域,并逐步优化功能设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华民族符号等嵌入社区环境建设。
加强民族事务协同治理,提升基层治理力
社区治理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各族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可以通过组建由不同民族代表组成的工作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活动,帮助居民解决矛盾纠纷,在社区形成友好团结的邻里氛围。三是优化社区服务。要建立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在内的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确保各民族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服务。
总之,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社区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建设各民族深度融居互嵌式社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工作走深走实。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科社与统战教研部副教授】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路径
值班主任:李欢
作者: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