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病又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引起的新发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等而死亡。因为蜱虫叮咬是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又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
哪些人群易被感染?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李玲表示,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目前病例资料显示,97%的患者为农民,中老年居多,年龄分布在39~83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5%,没有明显性别差别。养羊、种地和放牧是感染SFTSV的高危因素。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李玲表示,在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虫叮咬;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外出归来后要仔细检查。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避免把蜱虫带到家里。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
被叮咬了,该如何处理?李玲介绍,不可强行将其捏拽、拔除,应该用2%利多卡因、液体石蜡、凡士林、甘油等涂抹在蜱虫头部,使其自动松口,然后用镊子等工具轻轻拔出。如果没有上述条件,也可尝试用蚊香熏,使蜱虫松口。拔除蜱虫后的伤口要用碘伏消毒。如果“口器”留在皮肤里要前往医院处理。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李玲提醒,野外归来后持续高烧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病因,切不可盲目“抗”。
原标题:被它叮咬,严重可致命!专家:小心蜱虫,做到正确处理和防护
值班主任:李欢
作者:张悦 通讯员: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