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开放报告2023》昨天(5日)在进博会上发布。《报告》认为,2008年到2022年的15年间,世界开放水平总体呈收紧趋势,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开放指数从0.6789升至0.7517,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布最新的世界开放指数,深入探讨典型经济体开放能力与合意开放之间的关系,研判全球开放政策的现状及前景等。其中,世界开放指数是报告的核心创新成果,该指数通过测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29项具体量化指标,对129个经济体2008年至2022年的开放度进行排名。
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比2021年下降0.4%。《报告》称,2022年,国家之间、领域之间、区域之间的开放态势分化加剧,积极开放与保守封闭正激烈碰撞、胶着对立,维护和扩大世界开放仍需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新加坡是2022年最开放的经济体,其开放指数高居129个经济体之首。德国和中国香港在2022年开放指数排名中继续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个经济体在过去15年均处于第二至四位。
尽管相比2008年,2022年的世界开放水平呈下降态势,但也蕴含着扩大开放的希望。在此期间,金砖五国的开放指数提高7.4%,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指数提高5.3%,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和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的开放指数分别提高6.3%和5.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指数提高4.8%。
开放动力正在“破冰”。《报告》分析,科技进步、数字智能、绿色发展,进一步减少了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阻力,提升了开放绩效。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相关国际合作正在深化,以环境产品为代表的绿色贸易投资正在成为世界发展新赛道,有望在维护和提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韧性中发挥更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