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就因为是双非本科,我就做不好这份工作?

2021/8/24 15:07:20 来源:36氪

在猎聘赞助的热播剧《理想之城》中,剧中饰演的古灵精怪小前台的超越妹子不禁令我眼前一亮。

在剧中,她从一个普通专科大学毕业生做前台开始,一路陪着女主在皮里阳秋的职场升级打怪,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职场之路。

她在《理想之城》中的职场进阶之路,也让许多双非学子找到共鸣。

所谓双非,指的是非985、211的毕业生。 在某些企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在将“985、211”设置为门槛的网络初筛中,将“双非”们的简历过滤得干干净净。 

在液态青年的报道中,大厂群面中败下针来的陆可姝,沮丧的总结道:“北京是属于985、211的,不属于我们双非”。 

在初选中,即便拥有硕士学位,仅仅由于是“双非”院校,陆可姝精心准备的简历连被HR看到的机会都没有。整个校招季,她投了143份简历,只得到唯一的一次群面机会。群面中,她的竞争者里有3个985、2个211、3个留学生。她再次成为群面简历中学历垫底的一位。 

当时,大厂的秋招试题因难度上了热搜。可陆可姝却对能参加秋招笔试的985、211们表示艳羡,“虽然虐,但还有被虐的机会也是好的”。

豆瓣上有个“双非硕士讨论人生”小组,组内有23903人, 小组简介上写道,所有人都在讨论985、211的人生,双非硕士好像是消失在互联网上的群体。 

不少“双非”学生感叹道: 学历早就为你暗自标好了求职的价格。

比起“双非”硕士们,更有苦说不出的还有“第一学历”为双非的名校硕士。优秀如《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何运晨,在海投简历时依旧不顺利,尽管他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但由于第一学历是“双非”院校,险些找不到工作。 

还有不少企业不止看硕士学历,还把“第一学历“作为另一道苛刻门槛。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条鄙视链:重点本重点硕>重点本普通硕>重点本>普通本重点硕>普通本普通硕>普通本。 

但这就意味着大厂、名企的机会,真的不属于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吗?

名校毕业生虽优势明显,但有一类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才是职场上的稀有动物。 

那就是, 找准自己潜力所在,执着于目标,还有强执行力的冒险派。

多年以后,唐考拉仍会常常想起,刚毕业的自己从寒冷的东北飞往广州,拖着巨大的行李箱走进主编办公室,在主编的注视下翻遍行李箱找简历的情景。 

把简历递交后,主编的判决一个字一个字钻进耳朵:你可以留下来实习,但没有工资,也肯定没法转正。 

“那个年代在媒体实习,没有工资是惯例,所以大部分人都在读书期间实习,如果不能转正,还能找另一份工作。”可她却决定,留下来实习,哪怕没有未来。 

即便大学的导师当时都觉得她太天真。当时同一批进去的实习生,全都来自于985、211,硕士也大有人在。而唐考拉,是唯一一个来自“双非”院校的,还是专科生。 

她并非没有别的选择,家人早就找好关系,让她回到老家的县城电视台工作,有编制,还是正式员工。导师建议她,现实一点,回老家踏实工作。但 她毫不回头地去了广州,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不想要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

过去,较强的写作能力一直令她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她有两个梦想,第一是要去当时代表国内新闻业最高水准的南方系媒体,第二是进入影视行业当导演。但是,专科学历压在她身上,像是一个写着“你不够格”的烙印。

“我背景普通,但我有野心。 就算看起来不可能的目标,但我就是会努力踮起脚来去够,哪怕最终会失败,我也能认识这个行业最厉害的人。”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唐考拉这样总结当时的选择。 

工作之余,她一直坚持自学影视课程,还尝试写小说和剧本。无意间她发现某大厂的非虚构纪实故事工作室,正在进行社会招聘。当时正是非虚构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优秀故事都得到了影视改编的机会,在非科班出生的唐考拉看来,这可能是一个进军影视行业的好机会。她尝试着投出简历和作品,没想到顺利得到了面试机会。 

她再度跨城来到北京面试,接待她的是工作室负责人。面试过程超乎想象的顺利。二面时,HR告诉她,如果不是通过主要负责人推荐,她连简历筛选的关卡都过不了。

“为什么会是我”,后来她又把这个问题抛给负责人。负责人告诉她,在她递交的作品里,她看到了唐考拉的潜质。事实上,对于写故事这个行业来说,要的是天赋和潜质。学历倒是其次,很多来自名校的人,面试时就被淘汰了。

在北京毫无背景的大专生,成功打入大厂。唐考拉归功于自己的欲望,她终于可以有底气说: 学历不是门槛,没有欲望和野心才是门槛。

很多时候,失败也许只是由于你选择了半途而废。 

在知乎上,有一则来自网友“编程熊”的帖子得到了数万浏览量,标题是“算法小白如何进阶ACM金牌”。编程熊五年前毕业于双非院校,但五年后,他顺利拿到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的金奖,并且因为这份竞赛经历,得到了旷视科技、字节跳动等大厂的offer。 

高考失利后,他以为自己的命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的是,他在大一时,就迷上了写代码,这是一个跟本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爱好,但他悄悄埋下心愿,要在竞赛中取得名次。

这个心愿,让他和身边同学的轨迹出现了分界线。同学们无所事事的上课划水时,他每天都在学习和刷题,甚至不惜逃课。有时候,一道题能做一整天。做题就像打怪,每次通关一道题目,他就能开心一整天。 

可是,从大一到大三,他一次次的参加比赛,一次次的空手而归。以至于他不禁怀疑自己,双非学子想要命运翻盘,是否就是痴人说梦。 

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上,刻着两个字:坚持。两次失败后,编程熊一度睡在学校的算法实验室,不眠不休地刷题,终于在大三下学期,拿到第一块铜牌。

由于这块铜牌,他得到了旷视科技的实习机会,并最终拿到字节跳动的offer。 

抖音上,一位双非院校的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逆袭经历。她从大一就决定,要进入某大厂的运营岗,在学校期间,她做了自己的自媒短视频账号。每一个vlog,都展示了她特别的爱好,美食、调酒、旅行、攀岩…几年下来,她积攒了几十万粉丝。

这些粉丝给了她面试实习岗时,昂首站在985、211毕业生面前的底气。她很清楚,实习不等于就有机会转正,她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又迅速找到了另一份小厂的实习。 

秋招应聘时,她的简历比同龄人整整多出两页,丰富的实习经历,再加上自媒体红人的加持,让她在众多985、211们中杀出重围,拿到梦想的岗位。最近的抖音视频中,她带着精致的妆容,开始分享大厂食堂的美食… 

所以,“双非“毕业生们,面对天然的学历劣势,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学历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 你需要拥有的是: 

足够的野心

去深度挖掘你内心的渴望,越早开始越好。去问自己有什么事物,是你甘愿放弃表表面的优渥和稳定去追寻的。不要怕做不到,只怕你不敢想。但在最终找到职业方向之前,大量的尝试和碰壁是其必经之路。 

清晰的定位

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爱好,你的潜力可能就藏在爱好里。用这些爱好,制造你独特的“项目经验”。 

提前规划

认准目标后,用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来弥补学历的不足。你可能需要比名校毕业生多出三倍的实习经验。不要看不上大厂的外包岗或者二三线城市分部的实习机会,它们能为你搭建通向大厂的跳板。 

长风破浪会有时,足够的积累才是打破学历“原罪”的底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喵葵,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社会图库
  • 大话社区
  • 热点新闻
  • 未解之谜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