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旅游小灵通
桥梁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一个地方有了桥,往往能给这个地方带来无尽的风光,而在中国的建桥史上,桥梁的建筑就很有中国特色,著名的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样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的桥梁,则在继承中国传统桥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算在国际上也独领风骚,令世人叹为观止。比如世界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创造了世界上多项的建筑记录。而如今,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一些桥梁仍然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甘肃兰州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就有这样一座桥梁,建造于上个世纪70年代,虽然简易,却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座桥梁建在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黄鼠湾庙宇的正下方的峡谷之上,以前是村民前往黄鼠湾们庙宇的必经之地。记得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黄鼠湾的庙里经常唱大戏,人们就是从这座桥梁跨过峡谷,前往黄鼠湾的庙里看戏的。
这座桥高约几十米,宽度仅仅1米,由钢筋水泥结构构成,桥下是三个石头砌成的圆柱形的桥墩,来到桥上,往桥下观看,只觉得两腿发软,心跳加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整个桥面修建成一种槽形,人们过桥时,就走在槽形的桥中,靠着两侧高约一米的水泥板护栏保护,才得以过桥。有大胆的人则不走桥中过,选择用脚踩在两侧的水泥板的顶端过桥,直看得人目瞪口呆,仿佛这些人是耍杂技的。
这座桥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酿成了不少的惨剧,据说就有一位村民因家里闹矛盾,就来到这座桥上跳桥自杀,结果人没有摔死,却摔成了残废,为其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今,来到这座桥,只见桥身的水泥板已经破损,钢筋裸露,有一条钢筋一直垂下去,吊在半空,给人一种年久失修的感觉,但就是这样破损的桥,仍然有村民从桥上走过,但桥底的小河如今已经干涸,于是大部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选择从桥下干涸的小河中绕行。
这座小桥如今已成为村里的一座古董建筑,也成了村里旅游的一大景点,尤其是大墩村成为会宁县的旅游第一村之后,这座桥也身价倍增,每年迎来数以千计的游人来此参观游览,甚至有人还亲自走上桥去,感受这座简易古朴的桥梁的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惊悚感和刺激感。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沟不在宽,有桥则惊。各位旅游爱好者,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甘肃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的这座古桥来走一走,看一看,转一转哦。从会宁驾车,可以直达桥边,用时大约40分钟就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