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窥视母亲日记,我看到了她真实的内心

2018/6/20 11:10:41 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窥视母亲日记:母子达成和解

在我妈住的地方,直线往北几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临沂高铁北站。预计2019年通车。“以后我从北京回家只需两小时。”兴奋的告诉她。“你要回家发展,从这里去外面的时间不也一样吗?”我突然沉默了。

2018年春节期间,她查出慢性胃炎。饭菜口味偏重的她,必须从饮食上戒口。“我身体好好的,也是给你减轻负担。”她说。

我在家一共呆了27天。毕业后,第一次在家过元宵节。“你要在家这样多好。”但转念又说,你还是按照你的想法做吧。我和她,总是聚少离多。

我曾不止一次像她劝我尽快结婚一样劝她“黄昏恋”。每当这时,她都会说再好的人,也不

是你爸了。在日记里,她反复提及父亲:念恨思。

“但我怎么都不记得你爸的模样了。”

“你是思念过度。”

我在她卧室抽屉里的日记本上,看到他们的合影,剪开了,又粘上。她想忘记他,却又止不住思念。

村子2009年开始拆迁。2013年母亲住上楼。今年本命年的母亲,感叹身体大不如以前。

“以前,我还能在工地扛着钢管,现在都不敢想。“她艰难的脱上衣,旧膏药的痕迹还未消退,新的膏药又贴上了。有一天,她突然说自己是空巢老人。“你把我以后送养老院吧”。

“福兮祸兮,都要珍惜;失去的皆已失去,得到的未必永存。”母亲在日记里这么写道。从她的日记中,我又重新认识了她。

从2004年末,父亲因病去世后至今,给她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今年要给她做一本摄影集——《永珍》,而书名,就来源她的名字:杨永珍。(白杉图文|白背影发布)


△2004年11月,父亲因肝癌去世。母亲从此后,成了我假日回家探亲时,镜头里的“主角”。父亲走后的日子,母亲思念过度,为了忘记他,把合影剪裂;随着生活的改观和她心态的调整,她又把合影照拼贴起来了。图为2004年,我给父母拍摄的最后一张合影。


△1984年,母亲去山东淄博某部队看望父亲。次年结婚后,我出生了。


△1987年小妹出生。父亲1997年下岗,换了一些行业后,临去世的那几年,是在菜市场忙碌中度过的(翻拍的老照片,1980年代末)。


△“老了,关节又痛了。”每当身体疼痛,精神压力大时,母亲会感叹父亲不在身边的无奈。图为2014年,母亲在家敷膏药。

△我是2007年大学毕业,小妹是2008年。读书那会,母亲供养着我们。每当,“妈,我没生活费了。”足以让她苦不堪言。图为2008年夏日,劳累一天的母亲直奔厨房。


△经济的好转,是随着土地房屋征拆,建设新城区,工作选择的范围扩大了。2008年后,母亲开始领养老金。当时一个月400元。图为2012年母亲在拆迁中的村头。


△2010年,新楼房拔地而起,母亲骑着自行车经过十字路口。2013年,这个地方变成了我们的新家。母亲住在了6楼的6层。


△2010年11月,小妹出嫁。母亲喜极而泣。


△2015年,家族里的老人离世,每当喜丧病亡时,母亲总会在日记里和父亲诉说。

△二胎政策解开后,小妹又怀孕了。图左为2011年怀孕的小妹。图右为2017年怀孕的小妹。


△2015年,母亲的眼睛,在一次干保洁的工作中受伤了。她也因此,在我的“训斥”下,请假休息了一段。又一次,因办理医疗卡的问题,她前后跑了几次村委,感叹办事效率低。


△2016年7月,母亲在上一份工作中离职了。在休息半个月后,又发慌了。图为2018年春节值班期,在某物业小区又做保洁的母亲。


△母亲每天上下班44公里。中午回家吃饭,她在日记里两次写道,要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钟。但事实上,她还是“放任”自己,不遵守交规。图为2018年3月。


△每次回家,我会给她买一些,她平时自己绝不会主动买的东西。有一次,贴上面膜后,她感叹精神焕发了。图为2018年1月。


△母亲时常处在回忆中,她的生活相对单调,但内心情感却丰沛十足。父亲离开至今,她依旧一个人生活。图右,50岁的母亲。


△母亲第一次去海边(日照大海),开心地像个孩子。图为2014年9月。


△2017年,我们给母亲过了59岁生日,她在日记里把自己写成了60岁。一旦跨越60岁,给人的感觉,人的确是开始老了。


△2018年春节,我在家呆了27天,母亲说,“你要在家多呆一段就好了。” 转念说,你还是按照自己的路走吧。


△成长中的外甥。图左为拆迁前的老家,2012年春节。图右为住上新楼后的家,2018年春节。


△姥姥在2014年4月去世。母亲说,我也成了没妈妈的孩子了。


△2018年春节,母亲的胃疼,再三劝说下,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慢性胃溃疡。医生嘱咐要少油盐,戒酸辣。在日记里,她也早备注过一些关于如何注意饮食的摘录,但似乎没控制好自己。


△2018年春节,正月十五元宵夜。母亲身体疲倦,呆了一会儿就回屋了,比平时睡的早。“时间过的真快啊。”我们一起感叹,次日,我离开了家。


△母亲艰难的攀爬楼梯。除了这个6层楼,我们还有一处电梯高层,她是准备给我结婚用的。但我却没有这个打算,在一些问题上,我们总是达不成和解。图为2016年。


△2018年1月,母亲去北京参加我的颁奖典礼。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这次来,还有一个任务是:看望“儿媳妇”。


△小时候,您拉着我;长大后,我牵着您。图为2018年1月,北京。


△2015年11月的一场雪后,机场封闭,我在家又多呆了一天,这些年,我们聚少离多。


△2018年春节,爷爷小腿受伤后,终于可以坐起来了。关于我的婚姻,是饭桌上绕不开的话题。在日记里,母亲不止一次提到。


△母亲在日记里,和父亲“汇报”,女儿有了第二个可爱的孩子。同时,儿子的婚姻让她发愁。图为2018年春节


△母亲挥手和我告别。这一天是2018年3月10日,我又次离开她了。


△母亲的日记。打开它,我又重新了解母亲。

摄影师问答

Q1: 你的作品《永珍》入围了2018年的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

得知入选时,我正在编辑五月底出版的摄影集《永珍》。在摄影集的编辑过程中,逐步发现之前投稿版本的一些问题,所以就没再没抱希望可以入选,以至于我都快忘记这个事,直到一个朋友发给我“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获奖链接,我才知道入选。很感谢初评团队老师的认可。这也让我在入选后的一周里,在这份鼓励下,最终调整完善了摄影集《永珍》。

Q2: 你是什么时候,怎样接触到摄影的?

2003年我有了一台海鸥胶片相机。那年年末,大一放假回家,给爸妈拍了一张合影。在这之前,我们一家最近的一次留影,也是1993年左右的了。我发现很有必要记录眼前的一切。但一年后,父亲不幸因病离去。于是,我想把母亲用影像留住。

Q3: 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你为何选择这个题材?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梳理这十五年来,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时发现,可用的照片不足百张。大部分是面对面的拍摄。她的社交活动范围小,我回家的次数有限。在一起,也基本就是客厅,卧室,阳台,厨房。去爷爷家呆呆,去医院拿点药。春节一起出去逛一下,生活很简单。

虽然我意识里很清楚,我要持续拍摄她,但每一次还是随机拍摄草草了事,我不想把她拍得过于太视觉感,冲击力,其实就是很日常的对话那种氛围就好。如果非以创作去划分的话,其实是在我发现她充满自杀字眼的日记后——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融入她的日记,对《永珍》的结构,重新做的编辑调整。

我试图寻找引起她有这个念头的起因。在整理日记发现,我未婚是让她情绪波动最大的主因。她在那个熟悉又无法离开的人情环境里,抬不起头。父亲的不在,压力在她身上,于是在怀念、怨恨为主线的日记里,穿插了这些年来,对我和小妹的祝福、不满;对周围的感叹。在这一层层的关系下,我发现我表面和她的交流是不够的。通过日记,“窥视”她的内心,我又更深入了解了她。我试图以她的角度,让她自己去絮叨这些年发生的事。

Q4: 《永珍》的创作持续了多久?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在确认以日记为主线后,我整理翻拍打印了80多页日记。按类别整理出几个文件夹:对丈夫、对子女、对周围、身体健康,心灵碎语等。密密麻麻的日记整理了一个月。当“钱,孤单,自杀,想念,婚姻”,等词汇频繁出现时,我还是控制不住流泪了。我打消了这摄影集的编辑,它看起来有些残酷,是否需要忘记经历的那些痛楚。最终还是决定把她呈现出来,我觉得她是伟大的,我也想让下辈知道普通的她不平凡。

我拍了一张半乳,胳膊膏药的照片,她最初很不理解,很生气。但她后来知道我是在摄影。又很理解我包容我,虽然她不是很清楚我究竟在做什么。

几天前,给她看了摄影集的样书,她半开玩笑说,你给我写了一部史诗啊。

Q5: 这组作品会继续创作下去吗?有其他作品的创作计划吗?

永珍,其实是渴望永远珍惜,但实际我们是只能短距,珍惜那数日。拍摄方面,我会继续以目前的这种方式去记录。若某一天,有了把她当模特一样去摆布的心态后,我会告诉自己要停下来。一切还是沿着生活该有的轨迹去记录拍摄吧。

Q6: 你如何理解“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人文”二字?

感受对方之于自己的存在。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网络焦点
  • 大话社区
  • 八卦娱乐
  • 男人世界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