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曾在广西打捞烈士遗骸 这群潜水员身上全是故事

2017/11/3 15:50:24 来源:互联网


下潜到无边幽暗洞穴,韩颋(音tǐng)觉得,自己如同这个无限空间的主人。

头顶灯照亮一小片水域,眼前的风景甚至称得上无趣,然而自己也许是地球上几千万年来唯一踏足此处的人,这感觉让他迷恋而欣喜。

湖州人韩颋是杭州蓝旗潜水国际俱乐部教练,也是一名资深技术潜水员。今年9月,广西灌阳县酒海井打捞红军烈士遗骸,蓝旗潜水负责人朱铁俊作为领队,带领韩颋等主力队员参与其中。

他们的故事,激发更多人的好奇心——这些潜水员的征途,在幽深水域之下。他们探寻深埋的自然秘密,并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


韩颋是杭州蓝旗潜水国际俱乐部教练

从休闲,到专业

每逢节假日的“朋友圈摄影大赛”,总有一组“参赛作品”来自海岛,帕劳、巴厘岛、仙本那……发布者以九宫格展示斑斓的珊瑚礁、细白的沙子、活泼的鱼群,压轴的图往往是一张证书,显示发布者已经成功考取PADI或OW等认证的潜水员。

韩颋对潜水的爱好,也是从休闲潜水、“看看鱼”开始的。2000年左右,他还在加拿大工作。当时,韩颋第一次在菲律宾潜水,五彩的海底世界令他叹服。此前,他读过哲学、计算机、设计专业,一直由着性子变换兴趣领域。

有别于大部分人都可参与的休闲潜水,隶属于技术潜水的沉船潜水是进阶一点的选择。

韩颋曾潜进一艘二战时期的沉船,恍如穿越,昔日的时光一下子扑到眼前,老旧的行李箱、样子笨拙的自行车、不知被什么人遗落的眼镜……直到兴奋的阈值越来越高,他向洞穴潜水发起挑战。

作为技术潜水分支之一,洞穴潜水毫无疑问是难度最大、危险系数也最高的潜水方式。“你明知道危险,但危险本身也使人欲罢不能”,洞潜原始而未知的魅力让韩颋深深着迷。

在“不知道多少钱被扔到水里”后,2010年,韩颋开始踏上专业潜水之路,并成为国内首位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

46岁的杭州人朱铁俊创立潜水俱乐部,也是从“玩”开始的。他原来做汽车行业,和韩颋是多年的朋友。2014年,因为对潜水共同的爱好,“大家玩着玩着就创立了公司”。

有惊险,有伤逝

洞穴潜水不止是黑暗中与内心的对话、探索未知尽头的美妙,也会遭遇惊魂时刻。

有一次,朱铁俊的团队成员来到广东梅州绿窟潭探洞。这是中国内地至今发现的首个陆地水下全淹溶洞。当地人传说,这里是南海龙王私生子的住所,是深不见底的“龙宫”。队员穿过清澈的潭水,流连在精美绝伦的钟乳石间,眼前却赫然出现十多具人体骸骨。“这些骸骨的颈部与双手被铁链捆绑,有的甚至双手全失,很吓人。”朱铁俊说。

与危险如影随形的,还有伤逝。今年9月,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国内知名潜水员徐海燕和孙昊结伴下潜,双双失踪。多日后,两人遇难的噩耗传来,引起潜水圈震动。

韩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和两位潜水员都有过交集,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

他还想起,多年前,他也有一位朋友葬身水底。这位朋友,被潜水圈的后辈尊称为“师叔”。在师叔遇难水域,有一块大石头,后来者以此作为他的水下墓碑。每年清明或“师叔”的忌日,总会有潜水员结伴前来悼念。韩颋也几乎每年都会潜入此处,在水下静默地悼念一会。

韩颋明白,一旦深入水下,一切险况都可能发生。他们和外界联系,仅仅通过一根被称为“象拔”的充气浮标来辨认位置。蓝旗的另一位教练,在一次潜水之时,引导管突然断了,只能凭借记忆,在氧气耗尽前争分夺秒地返回原路。

在国外,也有顶尖潜水员遭遇塌方,尸体至今长眠洞穴深处。

韩颋也曾和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在广西都安探洞时,韩颋原定早上8点出发,却不小心睡过头。等到醒来,窗外已是瓢泼大雨,他便取消了计划。不料,山洪滚滚而来,“可以说,如果我准时下潜,正好赶上山洪,后果如何,就不好说了”。这次惊魂,让韩颋一直记得。

作为资深教练,如今,韩颋会在每一期课程的第一堂课,就告诫新学员们:每一次探洞,都有可能回不来。当初迷恋危险的小伙子,现在更注重教授学员,如何在恶劣潜水环境下提高应变能力,以及如何“规矩”地潜水。

曾有爱好者试图打破洞潜记录,不幸遇难。为此,韩颋和潜水圈的朋友达成共识:即使有人创造新的深潜记录,也要守口如瓶,防止形成攀比风气。


蓝旗成员在洞穴潜水

乱象多,新课题

近年来,原本小众、高门槛的技术潜水有了更广的应用领域,民间救援、警方侦破、科研项目、水下考古等,少不了技术潜水员的参与。

朱铁俊介绍说,他们曾经在地下河发现“盲鱼”,引起生物学教授关注。目前,他们也在和海洋二所合作培训。这将帮助科研人员深入海底真光层,了解海洋生物生态,并研制新的AUV(无缆水下机器人)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开始对潜水抱有热情。韩颋感觉,除了北上广深,也许就数杭州人最喜欢潜水。

这些爱好者们并没有特定身份,可能是学生、教师、企业家、普通的白领、公务员……海岛游时顺便把潜水证拿了,成为时髦的度假方式。

这在韩颋和朱铁俊看来,多少有些本末倒置。“这就像考驾照一样,不可能先自驾游一圈,再颁发驾照吧。”

一些乱象随之产生,不少游客在网上讲述自己在国外潜店被坑的经历,韩颋也曾愤怒地发过朋友圈,指责一家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推出的休闲潜水员课程。该课程宣称,一天就可以拿证。“作为真正的潜水培训,这么短时间,无论如何是不够的,这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韩颋还了解到,在浙江一些水域,也开始有潜水爱好者“野潜”,这给水域管理和公共安全带来新课题。

如今,韩颋和朱铁俊穿梭于杭州与广西都安两地,帮助当地推进国际洞穴潜水基地建设。韩颋已在当地探了一百多个洞,并还将继续下去。

朱铁俊作为蓝旗负责人,虽然手下率领多名专业潜水教练,却因为中耳炎从未深潜过。最近,他戒了烟,开始健身。洞穴里隐藏着什么秘密,让韩颋等人如此沉迷,朱铁俊也很想知道。

【浙江新闻+】

都安:被潜水改变的小县城

都安没有海,但并不妨碍这个位于广西河池市的小县城在全球潜水爱好者中的知名度。每年都有来自国内外的洞穴潜水爱好者到都安,他们有的刷新了中国洞穴潜水的最深纪录,有的发现了地下河的隐秘通道,有的看一眼桃花水母就走了,还有的却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里。


石岩在潜水(受访对象供图)

深秋,气温渐低,已过了都安潜水最好的季节。石岩却在此时第二次到都安,计划停留近一个月,报了两门技术潜水基础课程,为她的深潜做入门准备。从19岁开始学习潜水的她,早已经是一位颇有经验的休闲潜水教练,但她并不愿就此止步。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着迷于水平面下那片漆黑、冰冷的水域?带着一些好奇与探究,记者决定跟随石岩,一起去都安,走近那些热爱潜水的人。

不满足于看看鱼虾珊瑚

“我考出OW(开放水域潜水员)证那年19岁,算是年纪小了吧,可现在我教的学员里有13岁的。”石岩是天津姑娘,看着瘦瘦小小,最初学潜水时背个单气瓶走路都踉跄,现在拎三五十斤潜水装备不在话下。“一开始都只是好奇嘛,想看看水下的世界,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考完OW,石岩就出国留学了,但对潜水的喜爱却没有放下,为了考教练证,大三那年暑假索性跑到泰国涛岛当了一个多月的潜水助教。

“在银行工作了四个月后,本已准备去澳洲了,刚好韩颋问我有没有兴趣当教练,我就来了杭州。”石岩说,家里并不认同她的工作选择,因为当教练不赚钱。


石岩

石岩觉得自己是个好教练,不过这次她是来当学生的。“报了进阶高氧和洞穴潜水课程,我想进修技术潜水,挑战更深水域。”技术潜水分好几个方向,在石岩看来,爱上潜水的人,挑战自我极限几乎是“宿命”。“大多数人考出OW,最多考到AOW也就止步了,但真正爱上潜水的人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看看鱼虾珊瑚的,你会忍不住想去他人未达之地。”

潜水,是你与这个世界单独对话的方式。这是老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石岩还没有这样的体验,她想试试,而都安是一个合适的地方。


都安吸引了国内外的潜水爱好者

一起2014年的洞潜事故

朋友们叫韩颋“老猫”,一开始是因为他养猫,后来猫没了,还是叫他“老猫”,习惯了。他们信任他,因为老猫“靠谱,不忽悠”。小熊也是潜水教练,从昆明赶到都安,跟石岩一起上进阶高氧课程,老猫是教练。

“你们三人组队,自己商量一个计划,准备下午下水。深度30米,停留30分钟,分三个阶段做模拟减压。”老猫抛下一句话,开始整理自己的装备,示意下课。

潜水的准备工作远比想象中繁杂,充气、检查装备、制定计划,等到达这次的目的地大兴九顿天窗时,已是下午4点。

九顿天窗是都安已被发现的300多个地下河天窗群之一,因为洞穴通道幽长,而且好像永远看不到洞底在何处,被誉为中国水下珠穆朗玛峰。但表面看,这就是一个水域面积仅三四百平方米的小水潭。

石岩、小熊和阿子开始下水,老猫作为教练陪同以保证安全。这几天都安的早晚气温只有十六七度,潭水很凉。他们在水里热身,并再次确认装备。几个路过的当地人好奇地停下来围观。都安洞潜虽然已有相当知名度,但全副装备的潜水员依然让当地人惊奇。

几分钟后,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王远他们就是在这儿出的事。”老猫指了指十几米外的一片幽深水域,没有多说。同行的伙伴多是第一次到九顿天窗,也没有多问。

那是2014年的一起洞潜事故,两人下水原本想刷新166米的深潜纪录,最终一人生还,在国内潜水圈影响深远。

至今搜索都安潜水,网上跳出最多的新闻仍是关于2014年4月18日的那次洞潜事故。事后,事故生还者王远曾亲自撰写事故报告,反思那次试图刷新160米深潜纪录的计划“过于自信”。

“那次救援我也在现场。”都安潜水中心工作人员韦乐说,洞穴潜水是最危险的运动之一,说是“救援”,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人早已救不回来。事实上,那些看过王涛尸体打捞过程的朋友,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再潜水。


来都安偷偷下水的潜水员不少

韦乐留在岸上看管装备,并提供救援。他说:“接触的潜水员多了,你看一个人整理装备的样子就基本能判断他的技术水平。”

从2013年开始接触潜水员,几年下来韦乐认识的人不少。“起码得过千人了。”都安潜水中心的发起人之一是他的英语老师,而在这个小县城里英语好的本地人实在不多,一来二去,有国外潜水员来都安多半会找韦乐。“国际上有名的技术潜水专家基本都见过。”

韦乐手上有一份登记册,记录了近三年里到都安潜水的国内外潜水爱好者,厚厚一叠,但不是全部。“只有到潜水中心来充气的潜水员才会登记,有自己带气瓶的,就不在登记册里。潜水监管一直是个难题。我们最怕潜水员偷偷下水,都安已经发现的地下河天窗群就有300多个,很难监管。有时候他们(潜水员)来了,潜了,走了,我们都不知道。”

日光渐暗,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水潭里悄无声息地浮起四个人影。“来了。”韦乐快步走过去,帮忙卸下他们身上的装备。


正被潜水改变的小县城

老猫不是个话多的人,除非谈到潜水,他希望中国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潜水员,为此他得变成一个严格的教练。潜水并不是单纯的休闲娱乐,它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科研潜水、水下救援、水下测绘。相比需求量,可用之人太少。

老猫有时会独自探新洞,因为没有技术相当的潜伴,而带一个专业技能不够的潜伴有时反而会成为危险因素。

会因为未知的风险放弃深潜,放弃探洞吗?“不会,你总会不停地想去探索。”老猫说,“只是潜地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你会知道哪些危险是绝不能碰的,哪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理论上潜水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运动,有没有人不适合潜水呢?“好胜心特别强的人,不能面对自身失误的人,我不建议他们潜水,也不带这样的学生。过度自信、好胜,不但会害自己,也会害别人。”

两天后,记者离开都安回杭州。当天,朱铁俊正准备从杭州去都安,两位浙江投资人与他同行,他们计划实地考察,以确定发展潜水、旅游服务产业的可行性。

都安具有独特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是全国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其地貌景观绮丽雄奇,千姿百态,充满大石山乡的风韵情调。地上有红水河、刁江和澄江河穿境而过,地下已勘明河流(地下河)25条,干支流共80条。其中,都安地苏地下河全长241公里,是“全国地下河之首”。在地苏地下河水系上,分布着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300多个地下河天窗群,享有“岩溶地貌天然博物馆”以及“世界天窗之都”的美誉,洞穴潜水资源排世界前5名。

对都安来说,潜水是他们脱离贫困的路径之一。采访中,都安瑶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黄精合说,一定要在各个天窗附近装上监控探头,防止潜水员不备案偷偷下水。他说,都安地下河天窗群主要集中在3个乡镇,而这3个乡镇中贫困人口不少,希望借助洞穴潜水能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前提是,2014年那样的洞潜事故不再发生。

说是“救援”,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人早已救不回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八卦娱乐
  • 未解之谜
  • 奇闻异事
  • 幽默搞笑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