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这是个新奇的名词,但却是很多患者的噩梦。而且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手机控”越来越多,导致专属中老年人的飞蚊症,变得越发年轻化。
视野中出现黑色线条 26岁小伙中招飞蚊症
“医生,我眼前总有一群黑点来回晃动,无论怎么转动眼珠都消不掉。”
“医生,我感觉眼睛里好像有条虫子在扭动!”
在医院经常能听到不少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症状。有的患者甚至“照葫芦画瓢”,把眼前飞的东西画出来给医生看,来描述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26岁的小张是一名IT从业者,有着800度的深度近视。平时从事视频终端工作,让他的眼睛时常处于疲劳状态。一个月前,他突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几大团黑色线条,这些线条从视野中心向四周扩散,随视线变形、游走。
“黑色缠结的线团”,这是他对眼中异物的描述。起初他以为是用眼疲劳,未予重视。然而,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视野缺损,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他才紧急就医。
经详细检查,小张被确诊为病理性飞蚊症,病因是视网膜裂孔引发玻璃体混浊。所幸发现及时,通过激光治疗,目前病情已得到控制,未造成视力严重损伤。
飞蚊症常见于中老年人近视人群或长期用眼过度者
“在我们眼底病门诊,10个患者中就有1个主诉眼前有黑影飘动的患者。所以飞蚊症其实是一个较常见的疾病,只不过这个疾病的名字听起来比较新奇。”山东省眼科医院激光造影科主任孙晓蕾说。
飞蚊症常见于中老年人、近视人群或长期用眼过度者。老年人是因玻璃体老化所致,高度近视人群是因眼轴拉长,而眼疲劳人群则是因加剧了对飞蚊症的主观感知。
飞蚊症的“蚊子”分为“好蚊子”和“坏蚊子”,即分为退化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种。退化性和生理性两种就属于“好蚊子”,大部分飞蚊症都是良性“好蚊子”。它是因眼球内的玻璃体(一种透明凝胶状物质)随年龄增长发生液化,导致胶原纤维凝结成微小颗粒,投影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现象。它的特点是如果患者两眼都有飞蚊现象,无法确定是哪一只眼睛有飞蚊;若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现象并没有加重或产生变化,飞蚊位置也固定的话,多为良性,可以不做特殊处理。
“坏蚊子”就是病理性飞蚊症,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相关,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飞蚊现象若突然发生,而且限于一眼,蚊子飞舞的方向又不定,黑影遮住视野,视力变差、视野缺损,这都是必须注意的恶兆。
单纯生理性、退化性飞蚊症可不予特殊处理
以前,飞蚊症比较常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现代人们压力的增大,飞蚊症发病具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现在年轻人上班盯着电脑,下班抱着手机,使得部分年轻人早早加入了飞蚊症患者的大军。”孙晓蕾表示,智能手机的普及,眼睛长时间、近距离地盯着电子屏幕上的字体,都有可能会伤及眼睛。越来越多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现在了眼科门诊。
得了飞蚊症,到底该怎么治疗呢?孙晓蕾介绍,如果是单纯生理性、退化性原因引起的飞蚊症,可以不予特殊处理,只需改变生活习惯,改善视疲劳即可。但对于病理性飞蚊症,就要根据具体病因对症治疗了。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对视力的影响改善有限;第二种是玻璃体切割术,但手术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和严重的眼部感染,治疗风险较大;第三种是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相对安全,通过精准聚焦玻璃体混浊物,消除其对视觉的影响。患者年龄过大也不必担心,激光治疗对年龄没有上限。
孙晓蕾说,飞蚊症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无法预防。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是预防飞蚊症的关键。同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和中老年人,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眼底病变,避免病情恶化。
如果出现大量飞蚊、闪光、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不过也不要过于惊慌,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
原标题:“手机控”注意了,飞蚊症已悄悄盯上你
值班主任:李欢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