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 实现海外文物与观众见面

2023/12/23 10:02: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博物馆曾被吐槽里面没有一件恭王府旧藏。40年来,寻找王府旧藏始终是历代恭博人的心愿。建馆40周年之际,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白玉鸟形对盒、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旧藏回流稀世珍品与观众见面。并且,通过“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实现与仍身处海外的“家人们”一起“云端团聚”。

坐落在什刹海畔的恭王府不仅有着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还曾因拥有奢华富丽的陈设和珍贵精美的收藏而闻名。晋陆机《平复帖》、唐韩幹《照夜白图》等中国古代书画史上赫赫名迹都曾在府内珍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中,恭王府内所有可移动物品几乎全部荡然无存。

第一件回流的旧藏线下展出

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曾收录于1913年美国《纽育一九一三AAA恭亲王竞买》图录中,其编号为460号。这件文物为2011年购买征集,是恭王府博物馆第一件回流的旧藏。此次,在“胸罗锦绣——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研究展”中线下与观众见面。

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造型尊贵典雅、稳定古朴。瓶撇口,粗长颈、扁圆腹、圈足,因状如荸荠而得名。瓶内壁和圈足均施白釉,外壁通体施红釉,且属于施釉较薄的单层釉。釉面光亮,开有细纹片,釉色浅淡。由于施釉较薄,器口边沿处的釉面在高温熔融下有垂流现象,使器口显露胎骨,并使上半部为浅红色,下半部积釉色浓,釉色稍厚匀净,器身垂流多不会过底足旋削线,底足为二层台圈足,足端平切,棱角略圆。圈足内白釉泛黄且开有细碎纹片,俗称“米汤底”。底部无款。

据介绍,郎窑红瓷器相传为清康熙年间,时任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窑官朗廷极所创烧。这类瓷器之所以著名,源于其如初凝牛血般鲜红浓艳的釉色。由于古人对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所以烧制一件成功的郎窑红瓷器非常困难。当时景德镇民谚语便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旧藏回流,历尽艰辛

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白玉鸟形对盒、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是迄今海外回流恭王府博物馆的三件旧藏。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外,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白玉鸟形对盒则在线上展出。

据了解,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高19.05厘米,宽7.62厘米)作为恭王府所流失的旧藏文物,曾收录于1913年美国《纽育一九一三AAA恭亲王竞买》图录中,其编号为56号。专家介绍,此件为2014年购买征集。

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为翠玉质地,扁瓶形,瓶上有盖,盖顶盘龙,盖面饰灵芝纹。瓶颈浅雕蕉叶纹。颈肩处有灵芝形双耳,内有活环。瓶身主题纹饰为一条凶猛的龙在滚动的云层中穿梭,转过身来面对下面的小龙。画面栩栩如生。此瓶运用深浅不一的雕刻方式,令纹饰巧妙地重叠、穿插。苍龙教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之一。宋元以降,此题材便常出现于各式器物中。采用大龙在上,小龙在下的构图。有望子成龙、教育后代早日成材之意。

另一件流失的旧藏文物白玉鸟形对盒,曾收录于1913年美国《纽育一九一三AAA恭亲王竞买》图录中,其编号为26号。

白玉鸟形对盒(高8.26厘米,宽15.24厘米)为白玉质,玉白如脂。形状呈鸟形,昂首直立,口衔多头灵芝,灵芝上分别镶嵌玫瑰石英和翡翠。鸟的上半身包括头和尾构成盒盖,下半部呈卵圆形碗状。爪子和羽毛雕刻极为精细。玉雕下有形似鸟巢的木座。整体造型栩栩如生。从该玉鸟的外形及用途分析,形似自然界中的鸠鸟。此件为2017年征集。在得到此件将上拍卖会的信息后,通过与卖家沟通而提前购买。

恭王府旧藏丝绣回家“省亲”

国内收藏方面,经多方求证,广事勾稽,在辽宁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帮助下,已确认恭王府旧藏缂丝、刺绣、刮绒等14件。建馆40周年之际,经两馆一院通力合作,这14件旧藏在“胸罗锦绣——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研究展”中与观众见面。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介绍说,“恭王府的文物流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通过流散文物回家‘省亲’的线下和线上虚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余品味王府曾经的优雅生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办展的出发点。”

相关

恭王府珍藏流散世界各地

坐落在什刹海畔的恭王府曾藏有数量可观的金石书画、图书文物,晋陆机《平复帖》、唐怀素《苦笋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韩幹《照夜白图》、宋徽宗《五色鹦鹉图》、易元吉《聚猿图》等都是王府旧藏。在历史沧桑巨变中,这些珍宝被陆续售卖一空,许多飘零海外。

1913年,以恭亲王收藏珍品为主题的拍卖会分别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两个城市举办,吸引了众多古董商争相前往,最终恭亲王七百余件珍藏以三十余万美元的高价流散于世界各地。这些恭王府珍藏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原来在清朝统治之时,满族的王公贵族作为特殊的阶层得到供养,然而,随着清统治的结束,他们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昔日的尊贵与奢侈,几乎所有的王府都开始出售或抵押王府庄园、王府邸宅,以及累代积攒的艺术珍品等,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多数王公府第就基本变卖一空了。

例如睿王府不到十年,就破落到“珍贵的东西卖的差不多快完了”的状态。惠王府因“一库一库的拍卖”而卖尽了文物,恭王府当然也没能逃脱这种命运。1912年,小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一方面迫于生计,一方面异想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复辟满清政权,因而急需复辟活动经费,于是将恭王府除书画外的昔日珍藏全部卖给了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

山中定次郎在得到了这批对他来说“空前绝后”的珍品后,很快于1913年组织了前文提到的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的两场恭亲王藏品拍卖会,而纽约拍卖会的销售额创下了山中商会历次拍卖会的最高价,达27万美元。

也正是因为山中商会的倒卖,恭王府珍宝纷纷流散异乡,多年来既无人知道它们的模样,更不知它们都花落谁家,命运如何,想来不禁令人叹息不已。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考古发现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