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灌溉在土里 功夫在地外——浙江诸暨水利润泽66万亩农田

2022/10/22 19:04:22 来源:农民日报

浙江诸暨的同山镇是全省有名的“高粱酒之乡”。高粱虽耐旱,怕也经不住今年这般酷暑。“出梅”后的近60天里,浙江创下了1954年有记录以来降雨量的新低。但在同山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600多亩高粱田绿油油的,受干旱影响并不大,已是丰收在望。

这得益于近些年诸暨市大力开展“四个百万”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功能区改造等项目,尤其是2017年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农业灌溉泵站更新升级等项目后,有效提升灌溉能力,让作物在旱期能及时喝到“救命水”。在诸暨,共有水库170座、万方以上山塘975座、典型泵站359座,配备计量设施103套,大小湖畈66个,实现476个村社全覆盖,创下浙江各县市之最。

农田建设,路网沟渠,缺一不可。干旱之下,灌溉在土里,功夫在地外,诸暨水利如何润泽当地66万亩农田?近期,台风“轩岚诺”过境,在一场久违的甘霖之后,记者来到这里寻找答案。

未雨绸缪建水库

越是枯水期,越是兴修水利的好时节。诸暨市水库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自2003年开展“千库保安”以来,已完成14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因建设年代较早,还有21座水库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影响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省、市小型水库系统治理为契机,诸暨加大资金投入,对21座水库开展病险清零,总投资超过12亿元。

在陶朱街道的新庵水库,还没开春就已开工,赶在了5月底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施工,恢复水库蓄水。据介绍,该水库涉及灌溉面积660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同时保护下游汪阁等村和三联线。其他水库,同样未雨绸缪、提早谋划,较往年提前了足足三月有余,恰好避开农田灌溉期和汛期。

诸暨为啥有这么多水库,又为何如此重视水利?这跟地形地貌有着直接关系。作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地区,诸暨境内有钱塘江的重要支流浦阳江由南至北贯境而过,先后还有大陈江、开化江、五泄江等5条支流汇入。历史上,虽有“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的美誉,但同时,水害不息,人民群众饱受洪旱之苦。

诸暨市水利局局长吴国强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诸暨掀起五次水利建设高潮,也因此五夺全省水利最高奖——大禹杯金杯奖,成为获得该奖项次数最多的县市。“近几年,我们持续大力推进水库建设,水库、山塘病险率从2015年底的38.6%、47.2%,分别降低到去年的14.7%、36.4%。”

对于诸暨这座临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而言,水利是民生大事。2018年以来,该市共计投入近16亿元,完成了63座水库除险加固和140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工作,滋养灌溉了下游12.16万亩广袤农田,更保障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诸暨将实现病险水库清零,明年底,将再对病险高坝和屋顶山塘除险整治实现清零。

为了管理好这些水库,诸暨还通过数字赋能农田水利,在小型水库、重要山塘全面安装水雨情监测、视频监控等远程监测设施,利用智慧水利平台实现对水源地的远程集中监测,依据监测数据结合库容曲线实时掌握水源动态,为统筹调配水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内外兼修好灌溉

一边兴修水库,另一边,诸暨则紧锣密鼓翻修泵站。起初,在店口镇斗门村,听说要修泵站,一些村民不以为然:无非是老旧些,流量小些,有必要特意花钱去提升改造吗?斗门村党总支书记蒋仲江认为值得,而且必须得抓紧。

“今年,这场干旱来得急,时间又长,前所未有,不少山塘水库都见了底。正因为提前改造了泵站,灌溉效率大幅提升,解了不少种植户的燃眉之急。”蒋仲江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争取将村里剩下4座老旧泵站也翻新一遍。这回,再没人投反对票。

望着水流奔涌而出,浸润着眼前的百亩良田,枫桥镇枫源村党总支书记骆根土和种粮大户楼飞峰也跟着高兴。据悉,枫源村有效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500亩为高标准农田,主要种水稻。

“过去灌溉,就靠降雨和山上自流水,遇到干旱,还得抽水,不仅有用电风险,效率也不高。”刚入夏,楼飞峰就开始忧心忡忡,500亩地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村里两座泵站完成提升改造,还装配了专业电气柜、更大功率的水泵,以及更粗口径的管道。果然,旱情期间派上了大用场。

泵站建好以后,谁来管?记者了解到,诸暨创设了水利会这一载体,其具有跨行政区域的灌溉管理职能作用。目前,全市共有30个水利会,近200名管理人员,与村级放水员协同负责本区域的农业用水管理,以及对集体所有的灌溉泵站、灌排渠道、放水阀门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今年,诸暨作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以枫桥片区为试点,还对水利会进行了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即农村河湖管护制度、防汛应急递补制度、涉水纠纷调解制度,探索出涉水矛盾不上交、管水平安不出事、治水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式”幸福河湖治理路径,通过内外兼修,让农民好灌溉,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精打细算出效益

记者采访发现,从2017年开始,诸暨大力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1个乡镇1个灌区700亩推广到全市23个镇街66万亩农田全覆盖。一方面,农户用水更加精打细算,降低了农民浇地负担,节水意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精准高效,有力促进了灌区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五年来,诸暨投入4500余万元,对全市126处泵站、涵闸、堰坝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在整洁美化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还新安装了52套智能计量设施,接入“智慧水利”平台后,可实现远程水量的精准实时监测。

好不好,能不能得实惠?得由农民说了算。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的种粮大户詹正锋种了500多亩水稻。詹正锋说,涉及改造的两座泵站总投资15万元,由政府全额补助,农户不用花一分钱,改造后的新水泵流量更大,效率提升明显。

精打细算不仅体现在节本增效上,更在灌溉用水管理模式上可见一斑。吴国强告诉记者,除了发挥水利会成员“战斗员、巡查员、监督员、宣传员”作用,诸暨还积极贯通推广“浙里兴农”应用,形成多部门治水联动。在这个大平台上,乡镇相关工作人员都可对灌区分布、取用水情况、亩均用水等统计分析数据了如指掌,并通过效率测算功能实现精准用水。

渐入佳境后,接下来,诸暨还将进一步提高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效率,丰富农业水价改革智能化应用场景,通过现场感知设施、前端多跨应用、后台数据大脑的耦合,实现在线计量、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提升农田灌溉效率。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男人世界
  • 社会图库
  • 未解之谜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