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王朝兴衰史,揭开神秘的南越国面纱

2020/8/11 10:01:50 来源:互联网

赵佗所建立的南越王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统治伸向西南地区的政权,后面南越入汉,南方两广地区也正式成为了日后所有中国王朝的疆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说到南越国是如何兴起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和秦始皇有关,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四海,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其中的百越也就是后来的南越国,现在的两广外加福建、云贵等地,统称百越。

可是这样一个南方政权最后是如何灭亡的?又是为什么在战国时期都无法收入囊中的百越地区,最后却转变为和中原文化一样,有着同一民族情感的呢?我将其分为三个时段来说,其兴起和灭亡原因,总结起来都是“顺势而为”。


秦始皇在名义上控制百越之后,由于文化的差异,南方和中原之间互相敌视了数十年之久

在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服百越之后,百越地区的越族人就一直不服中原的统治,不断发起对秦军的袭击,而由于精通山地战、丛林战,加上南方气候潮湿炎热不适合关中人生活,所以在平百越的战事中,秦军都是吃亏的那一方。

秦始皇灭强劲的六国也才十年,可平一个刀耕火种的百越地区却用了四年,期间还发生了都尉屠雎(任嚣和赵佗是第二次出兵,屠雎是第一次)战死,秦军损失高达数十万的情况,要知道当年灭楚国时不过三年,秦朝损失不过二十万,而秦朝先后两次出兵百越共动用大军近一百万,比王翦灭楚的六十万兵力还要多。

虽然秦始皇拿下了南越之后,开始设立郡县,整改文字,开水渠运河水利等,把落后的百越民族拉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希望能将其于中原同化,可之前双方已经闹得很不愉快了,所以秦始皇在百越地区的统治其实十分薄弱;

秦朝在中原地区所实行的一太守管一郡、对秦始皇负责的治理政策在南方是行不通的,百越地区势力众多,西瓯、雒越等分布零散,只能是靠绝对的权力来治理,不能分散治理,所以任嚣虽为南海郡太守,却身兼节制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的权力;

也就是因为这样,秦末乱世之时,接任任嚣治理百越的赵佗才能够很快就控制了百越地区,并建立南越国。当时赵佗手里的五十万军队虽有一部分是民夫,可也有一部分是秦朝的精锐部队,他们却心甘情愿地和赵佗一起脱离秦朝,就是因为当时百越地区属于天高皇帝远的三不管地带。

到了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和南越国王赵佗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一方面赵佗是根正苗红的秦朝官吏,而项羽、刘邦这些是他眼中的乱臣贼子,而对刘邦来说,赵佗是秦朝在南方的余孽,双方有着政治身份上的不同。


另一方面,在刘邦疲于应付秦军和项羽的时候,赵佗占据南海,鲸吞桂林、象郡,实力越来越雄厚,到刘邦继位后,南越国已经是和匈奴一起,并称“北强、南劲”,在安全感这方面,刘邦和赵佗也从未达成一个和解的方案,局势就这样僵持了下去。期间双方的火药味极浓,刘邦安排了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南海、桂林、象郡五郡为长沙国。

刘邦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以吴芮来抵抗赵佗,将长沙国作为中原和南方的缓冲地带,既消耗异姓诸侯王的力量,又可以威胁着南方,吴芮成为汉初仅存的少数异姓诸侯王,没落了个和韩信、彭越一样的场,也是因为他面对着百越前线,刘邦不便动他,毕竟一个好控制又有一定能力的诸侯王可不是那么好找的,何况刘邦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放在危墙之下。

赵佗也同样不甘示弱,将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安排在岭南和湖南的交界处,在驻地修筑城堡,屯兵屯粮准备做持久战。而当时汉廷内对于南越的政策也分为了战和两派,刘邦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而赵佗也明白,以百越的力量不足以与汉朝抗衡,所以双方虽然已经一度剑拔弩张,可是大规模的战事却始终没有爆发,甚至还有互市的情况,中原和南方之间的沟通也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刘邦后期,随着百越和中原的往来频繁,双方之间的矛盾开始缓解,刘邦承认了赵佗南越王的身份,赵佗也服从了刘邦的皇帝号令

在刘邦后期,随着匈奴力量的日益壮大,对南越的处理也开始激烈起来,战,则汉朝和南越两虎相争,恐怕匈奴会渔翁得利,和,谁敢保证赵佗不会在刘邦北击匈奴之时,在背后捅上一刀,那这一刀就正中要害了。

刘邦虽然把本来就在赵佗手里的三郡之地,从长沙国中分离了出来,也就变相地承认了赵佗的南越国主地位,可双方都还没有进行过任何外交,赵佗也没有拍着胸脯担保效忠汉朝,南北之间的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着。

不信任的情况要到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而宣布告终,这个仅凭一句“马上打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的谏言,就说服了流氓出身、不懂得尊重文人的刘邦开始重用儒生,何况是本来就出身官吏、知书达理的赵佗,靠着对赵佗祖辈的“威胁”,陆贾说服了赵佗,让他接受刘邦所赐的“南越王印”,取消自封的南越武王称号,成为汉朝最后一个异姓诸侯王。

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贾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汉约。

之后赵佗和刘邦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友好,刘邦撤掉了吴芮长沙国的兵力,而赵佗也移走了边境的军队,双方开始主攻内政,保有默契地互不干涉。可是随着刘邦的去世,赵佗和专政的吕后之间又爆发了矛盾冲突。

这事的起因是吕后掌握了汉朝大权后开始排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刘邦的几个亲生儿子,到最后连用来遏制南越国的长沙国和楚国都难逃制裁,不断被吕后削弱。这事自然也给了赵佗一个错觉,认为汉朝内部已经混乱,正是自己彻底解除北方威胁的最好时机。

于是在公元前180年,借口吕后禁止出口铁器和农具的理由,赵佗派兵出击长沙国,而吕后方面也派出了大军南征南越,双方打了几战,汉军又开始陷入当年秦军的窘况,面对着南越地区的气候、地理劣势,吕后的军队不战自溃者居多,就算交战了也是输多赢少。不得已之下,吕后只能撤回军队,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正式脱离汉朝。

说起来,汉越之战主要错误不在赵佗,而在吕后,原本赵佗的南越国就正处于渔猎往农耕全面转变的时候,但因为南方开矿技术不高,农耕所用的铁器、种子和耕牛都得从中原进口,这时候来限制铁器、农具的出口,无疑是要毁灭赵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整个南越经济。而赵佗在交涉无果之后所采取的掳掠方针,其实也是在以军力自救,要强行打开进口贸易。


吕后死后,南越国在文景两朝的日子过得就舒心了,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就灭亡了

在吕后去世后,继位的汉文帝立刻改变了对南越的政策,主张无为而治,尽量缓和南北外部的气氛,赵佗自己更知道,以汉朝的实力,要灭匈奴可能还有点吃力,但要灭南越的话,不能说轻而易举,至少也是游刃有余。而在和吕后的战事中,南越的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耕经济遭到破坏,民怨四起。

又是在最高领导者的默契之下,汉越两国都主张和平相处,赵佗取消帝号,每年安排两次使臣觐见汉帝,接受诏书,汉文帝也顺水推舟,开放了双方贸易,释放被俘的南越百姓和士兵,鼓励汉越通婚等。而继汉文帝之后的汉景帝也同样地和南越交好,终文景两朝四十年的时间,汉越之间再也没发生过战争,一般有矛盾了都是靠外交就解决掉。

可是随着赵佗在汉武帝建元四年去世,南越国也敲响了灭亡的钟声:

赵佗在南越实行的是自治,对于不在秦朝三郡之地的边缘地区实行的则任由他们自由发展,这些地区的越族一不服秦朝、二不服汉朝、三不服南越国,只是迫于赵佗的威望,不得已屈服罢了;

等到赵佗死后,继位的南越王赵昧能力、威望皆不如赵佗,于是盘踞在福建、浙江地区的闽越势力开始侵略周边,壮大自己,不但南越国,连其他的自治政权:东瓯、南海等都不断受到闽越的侵扰,苦不堪言;

虽然最后汉武帝出兵干涉,暂时遏制住了闽越的进取,可是此时的汉朝国力雄厚,汉武帝本人又青年继位,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南越国王赵眜越来越担心汉朝对南方的态度,于是他一面派太子赵婴齐入长安做人质,可一面又拒绝汉武帝要求自己入朝的命令,还和闽越主眉来眼去的。

之后的几任南越国主,不是昏庸暴虐的,就是能力不高的,在南越哀王时期,南越国大权就落入了太后樛氏和丞相吕嘉之间的手里,两股势力内斗不断,消耗着南越国的国力,而汉武帝就看准这个内乱的时机,派四路大军南下平定南越。汉军从秋季誓师出兵,到冬季就攻入了南越国都番禺,灭了南越国。

不同于汉武帝和吕后时期,汉武帝的军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灭掉了南越,除了因为汉朝国力、军队相比之下较为强大的原因之外,南越国内部混乱、国势不振才最重要的原因。像吕嘉虽然掌握了大权,可朝野上下没人服他,处处和他对着干,而南越国主赵建德又是吕嘉所立,继位不正,也没人愿意听他的,没有了主心骨的南越国,灭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不是被汉朝所灭,就是被闽越所灭。


总结:说起来,南越国的兴起和灭亡都离不开一个“势”字

虽说都是顺势而为,但南越国的兴起和灭亡却也有所不同,当初秦朝无道,赵佗顺势而立,在百越地区建立起了南越国,和汉朝分庭抗礼,到最后南越国灭亡,也是汉武帝看准了这个“势”,趁着南越国内乱,一直有心彻底收服百越的汉武帝就果断出兵将其灭亡。

而南越一定,汉武帝顺便也把被打残了的闽越也灭掉了,其余的东瓯、南海等势力相继臣服汉朝,自此汉朝终于完成了百越地区的“中央集权”,中原正式确立了对岭南大地的统治权和主导权,从此百越尽归华夏,成为了一个整体。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社会图库
  • 预测未来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