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说起

2020/8/5 10:02:06 来源:互联网


有这样一句标语口号,你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解放军部队的营区、训练场看到,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每一名解放军战士,也都会在兵之初就把这句话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那么这句话是如何诞生的?

上世纪50年代初,第二野战军第18军张国华军长率部进军西藏,他们是边修路边前进。1954年春,康藏公路东西两线施工在波密、工布地区全面展开。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筑路官兵不但要翻越数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还需打通30多公里长的雪域天堑,不少指战员牺牲在雪域高原。负责西段施工的第155团2连官兵看着一个个战友在施工中倒下,不但不退缩,反而更加奋勇直前,庄严地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将路修通到拉萨。

1963年2月,已担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赴北京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战况。当他谈到参战部队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毛主席高兴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4年4月,毛主席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段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政治动员、鼓舞士气的话语。


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点

1965年7月14日,原济南军区坦克第2师工兵营1连5班班长王杰在民兵地雷班示范地雷试爆时,拉火装置出现意外,炸药即将爆炸。千钧一发之际,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奋不顾身扑向炸点,壮烈牺牲。在王杰的日记里,他曾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解放军报》在当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23日、12月18日连续发表社论,呼吁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一意为革命”的精神。从此,王杰的光荣事迹在基层落地生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成为解放军广大官兵忠实信奉的精神信条!

回顾我军93年的战斗历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其实早已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脉灵魂,也成为这支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


南昌起义

93年前,我军诞生于危难之中。南昌城头一声枪响,让这支人民的军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这支军队在创建伊始,就面对着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并长期与之作战。但正是凭着“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人民军队战胜了不同的强敌,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


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时期,广大指战员的吃苦耐劳精神远胜于当时任何一个对手。他们在极度缺衣少粮,同时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完成了万里长征这一史诗级的战略转移。这期间,经历的湘江战役、乌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包座战斗、乌蒙山回旋战、腊子口战役、直罗镇战役等,无一不是艰险异常、险象环生,他们正是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一强大的精神意志,才最终战胜了敌人,保留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杨靖宇只身与敌人斡旋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一直活跃在抗日战线上。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1939年秋冬季,杨靖宇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东北抗日联军(资料图)

对于杨靖宇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陷入重重包围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多日,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他们残忍对其进行解剖检查,想看看杨靖宇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还有这样一支英雄连队:面对20倍于己的日伪军围攻,全连82名壮士毫不畏惧,奋勇拼杀,激战至最后一息也不屈服,最终全部壮烈殉国。这支彪炳史册的连队,就是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亦即著名的“刘老庄连”。


1943年3月16日,4连被1000多日伪军包围追踪,转移到刘皮镇刘老庄(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一带。围攻4连的这伙鬼子是一支1938年建立的日军部队,士兵作战有术,装备精良,配有骑兵和炮兵,携带有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等重武器。

战斗从3月18日上午9时开始,4连与武器装备和人数都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苦战10多个小时,先后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弹药全部打光就与敌人开展肉搏,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当晚,19团2营3连连长霍继光率部到刘老庄收殓埋葬4连战士遗体。这是霍继光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阵地上,硝烟还没散尽,四处丢散着被砸坏的枪,很多战士是和日本鬼子抱在一起死牺牲的。4连牺牲的本来是82人,最后收葬的却是84具尸体,因为有两名战士把敌人抱得太紧实在分不开,只好将他们一起下葬。

除了杨靖宇、刘老庄连,还有许许多多抗日将士,如赵一曼、赵尚志、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的这份坚强执着,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是因为他们卓越的付出,才能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把日寇陷于敌后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狼牙山五壮士

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关键作用;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使物质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我军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靠的就是强大的战斗精神。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每个高地都有“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每片山坡都见奋死拼杀的血肉雕塑,每块阵地都能看到拼弯了的刺刀、砸碎了的枪托、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烈士……


辽沈战役

攻打锦州时,锦州城北的配水池是一处制高点。用钢筋加水泥筑成的地堡有1米多厚,火炮打上去只留一个白点。敌人有一个加强营守卫,上面用白灰写着‘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汉!’”夺取配水池,成为辽沈战役中我军控制锦州城北的关键。东北野战军三纵七师二十团一营三连冲锋上去,突进到敌人挖掘的壕沟里准备冲击。这时,守卫的国民党军引爆了埋在沟里的炸弹,只有连队指导员一人幸存。伤亡惨烈,上级通知一营撤下来,老营长赵兴元坚决顶住:“我们营在壕沟里还倒下了几十号人,有牺牲的,有受伤的,怎么能丢下他们!”艰难突破后,一营打得只剩22人。最终,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歼敌10余万人。


解放军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将士们正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血战52天,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队47.2万余人,不仅解放了东北全境,更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也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书写着一个个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事。70年前的那个冬季,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冰天雪地的极寒天气中持续了一个月。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到达朝鲜长津湖地区后遭遇了两个强敌,一个是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另一个就是50年不遇的寒冬。志愿军官兵们在极寒环境中,穿着布鞋,身着单衣,与穿着皮靴和鸭绒衣的美军作战。他们把血肉之躯像钢钉一样楔在长津湖,很多战士直到牺牲也仍保持着战斗的姿态。很多美国士兵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中国军人宁愿冻死也不愿后退半步。

一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留在阵地上的绝笔诗能够回答这个疑问: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绝笔诗

历时不到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近6000个功臣集体和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许多英雄模范,他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以南,让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签下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让中国军人所向披靡?毛主席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一股气”,后来被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一句口号穿越时空,传递至今,已深深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血脉,而这句口号所代表的战斗精神,就是这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军队常胜不败的原因之一。

习主席指出,“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


进入新时代,我军武器装备得到极大发展,与强敌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人民军队始终把培育和锻铸“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作为重要课题,激励官兵时刻准备战斗。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现在的人民军队钢多气也多,但仍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精神,有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决心,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主管|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2379 期

监制:毛勋正

主编:吴 浩

责编:杨新龙

远程编辑:马阿强

邮箱:zghjjtg@163.com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幽默搞笑
  • 离奇事件
  • 探索图库
  • 八卦娱乐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