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周瑜为孙权立下大功,为何去世之后没有谥号?原因令人无奈

2020/7/11 10:01:34 来源:互联网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例如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在去世之后都会得到一个由若干个字组成的评价,这就是“谥号”。谥号始于我国西周时期,至周穆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因为是对死者的评价,所以谥号也被大致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其中“美谥”常用的字例如“景”和“文”;“平谥”有“思”和“怀”;“恶谥”有“厉”和“炀”等。无论是哪种谥号,都是死者生前身份的象征,并且后世子孙也可以调整甚至更改谥号。


谥号从诞生之初一直都被历代所沿袭,直到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首创皇权,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遂将其废除。秦始皇的反对随着大秦的二世而亡而失效,西汉建立后谥号被恢复使用。两汉的众多皇帝,后世多称谥号,比如提到第七位皇帝刘彻,更多的人会以“汉武帝”这一谥号(汉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刘彻谥号全称“孝武皇帝”)来代称。除了皇帝,许多大臣们也都有自己的谥号,这一制度在群雄并起的汉末三国依旧在延续,比如刘备谥“昭烈皇帝”、诸葛亮谥“忠武侯”等。


三国的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谥号,但是孙吴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将领周瑜,却连一个谥号都没有。从本质上来讲,周瑜算是孙吴政权的“创业合伙人”。早在兴平二年(195年),周瑜就率兵支持孙策,以至于刚刚起步的孙策激动地说道:“吾得卿,谐也。”

众所周知,江东的基业基本上是孙策打下来的,而周瑜作为创业初期带兵加入的人,放在今天就是一个带资入股的股东。建安五年(200年)四月,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后,年纪轻轻的孙权成了接班人,周瑜也尽心尽力辅佐他。


抛开演义中的那些情节和孙策时期的功劳不谈,仅仅是孙权在位时,周瑜也是为江东立下了大功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已占荆州,兵锋直指江东。然而江东内部却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甚至连首席文臣张昭都主张投降。但是周瑜为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让孙权坚定了与曹操决一死战的信念。光有信念还不够,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也是周瑜在主导抗敌。


以后来者的视角来看,在整个江东除了孙权这位主公,头号人物就是周瑜了。周瑜除了有一身的军功,还为江东发现了诸多治国安邦的人才,比如鲁肃。毫不过分的说,孙权能够三分天下开创帝业,周瑜是一位大功臣。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个为孙权立下大功的人去世之后,孙权居然连个谥号也没给他,这是为什呢?

建安十五年(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病逝于巴丘,孙权听闻噩耗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周瑜死后,孙权亲自为他举哀,灵柩行至吴郡时,孙权又亲到芜湖迎接。哪怕孙权称帝之后,他也记着周瑜的功劳:“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孙权明知周瑜的功劳,为何一生都没有想过给他一个谥号?


如果说周瑜去世之时,东吴还没有建立起来独立的政权和制度,无法第一时间给周瑜拟定一个谥号,那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孙权称帝之后想给周瑜一个谥号,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为什么没有给呢?在东吴的所有文臣武将之中,获得谥号的有且只有5人:张昭(谥曰文)张承(谥曰定)父子、陆逊(谥曰昭)陆抗(谥曰武)父子以及顾雍(谥曰肃)。不仅周瑜没有谥号,就连鲁肃、吕蒙这两位大都督,以及程普、黄盖这类追随孙坚的老将也没有谥号。


很显然,周瑜并不是没有谥号的个例,这是东吴政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也排除了孙权心胸狭窄故意不给谥号的可能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朝遗留下来的谥号要求:先有爵位、再有谥号。周瑜去世时虽然在江东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兵权的大都督,但并没有爵位,那个“大都督”只是他的职位。而孙权称帝之后也没有给周瑜追加谥号,或许是因为他并不想打破西汉以来的制度。


毕竟孙权称帝本就是魏蜀吴三国中最不具备合法性的,如果再变更一些汉朝留下来的礼仪制度,那么东吴政权在外人眼中仅存的一些礼法制度也会淡然无存。所以以周瑜为代表的大功臣们无法得到谥号,孙权也很无奈。

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周瑜能够长命一点,熬到孙权建号再得一个爵位,以他对东吴的贡献,得一个“武”、“桓”或者“庄”这样的美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大家认为周瑜应该得一个什么样的谥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
  • UFO
  • 离奇事件
  • 社会图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