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话社区>正文

孙保生:中国篮坛裁判界“八大金刚”(下)

2020/5/30 13:25:32 来源:互联网

文/孙保生 图/高才兴、林博等提供

上期回顾了韩茂富、王长安、郭玉佩、罗景荣四位裁判老前辈执裁生平,本文接着说说高才兴等另五位前辈。

延伸阅读:

孙保生:中国篮坛裁判界“八大金刚”(上)

孙保生:中国篮坛裁判界“八大金刚”(中)


高才兴(左)与王长安

5、敢字当头高才兴

1978年获批的首批国际级篮球裁判员中,高才兴当年37岁,按年龄他排倒数第二,但却是年轻有为的一个,他在1962年就获批了国家级,这在40后中算是拔得头筹了。高先生是搞体育出身,田径、排球、乒乓球等都练过,最终他把篮球作为事业干了一辈子。

高先生生于江苏常州农村,9岁时随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至安徽蚌埠。活泼好动的他,在少年时就露出体育天赋,15岁即入选省少年田径队。一年后改练排球,弹跳力超过80公分,跳起来能抓篮筐了。期间他还代表省少年篮球队参加了全国比赛,后因左脚踝严重骨折而早早结束了运动生涯,被安排在省体委体干班业务处工作,那一年是1958年。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贵人相助,至今他感恩于心。当年,他就参加了省农民篮球联赛的裁判工作,因为“敢吹”而受到老师们的赞赏。在省体委工作,学习提高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省体委主任吴群喜欢这个年轻人,国家体委举办的排球、乒乓球、手球、篮球裁判员培训班,都只给安徽省一个名额,但吴主任先后都把这个名额给了他。他也不负领导栽培,样样都领了证书。不过他更钟情于篮球,也真下了功夫,不到两年就从三级裁判升到一级,并参加了1960年全国篮球联赛长春赛区的裁判工作。在长春他又幸运地得到裁判长郭玉佩的指导和提携,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郭老说的话:“要敢吹,在敢吹中力争准确,有吹哨的数量才有吹哨的质量。”


高才兴吹罚比赛

经过努力钻研和大胆实践,他在1962年6月通过了国家级考试,从而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的裁判员。这个国家级确属破格,按有关条例规定,“获得一级裁判员必须经过5年以上的裁判经历,才能申报国家级裁判称号。”此时年仅21岁的他,又被派到省女篮担任助理教练。

1966年之前,跨入国家优秀裁判员行列的高才兴,先后执裁了全国联赛冠亚军决赛、第二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并担任了二运会哈尔滨赛区裁判长和北京决赛阶段副裁判长职务。“文革”中的1972年,他执裁了中国男篮与阿尔巴尼亚队的比赛。1977年,他被特招入伍,在广州军区队任教练员。1978年光荣入党,获批国际级。1988年调入南京军区,全家终得团圆。在广州军区时,他撰写了《篮球竞赛裁判法》,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高先生正式执哨国际比赛,应追溯到58年前,那是1962年在南京进行的中国青年女篮与莫斯科队的一场比赛,21岁的他与一名苏联女裁判共同执裁。时值反帝反修之际,有官员提示让他整一下对方,因为在北京这个苏联女裁判整了中国队,吹了偏哨。但他不为所动,该是什么就判什么,以准确显示出公正,结果中国青年女篮获胜,赛后受到双方好评。如今忆起当年,高先生说:“当时我虽然没有报复,但吹得很主动,满场响哨,根本不考虑与她配不配合。其实这是不符合篮球比赛规则的。”再吹国际比赛则是在10年之后的中阿之战了。

1978年6月获批国际级之后仅一个月,他就执裁了在吉隆坡进行的第七届亚洲女篮锦标赛。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飞到大马士革,执裁了八一队参战的国际军体第二十六届篮球锦标赛。次年,他又执裁了名古屋第十届亚洲男篮锦标赛,见证了惊心动魄的中日夺冠之战。挂哨之前,高先生还先后参加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篮预赛、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第十届世界女篮锦标赛、第十一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第十一届亚运会及亚洲男女篮锦标赛等多项重大国际赛事。

我和高先生相识于80年代,走下赛场的他和蔼亲切,讲话低调,与吹哨的严肃认真之态完全不同,也是有问必答。CBA联赛创办后他还吹了几年哨,之后便担任了技术代表。2008至2009赛季CBA成立了监评组,高先生作为监评组成员来到了北京,其他成员有郭玉佩、孙尧冠、王锦明、田国庭、夏元通等。篮管中心在磁器口附近给他们租了一个大套间,这些老同志就住在这里,或看比赛录像,或下赛区观看比赛,职责就是对裁判员的执裁做出评估。有一天下午,我去看望了老先生们,并同他们进行了交流。到了吃晚饭时他们留我一块吃,我也没客气,饭菜都是他们做的,有红烧带鱼、鸡蛋西红柿、炸花生米等,还拿出一瓶红星二锅头招待我。这个监评组工作挺有成效的,不仅促进了一些裁判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为与媒体沟通的桥梁。可惜,监评组不知为何仅存在了一个赛季便取消了。

高先生对自己执裁一生有深刻体会,他认为要想当个好裁判必须具备四大素质:一是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精准的业务素质,三是充沛的身体素质,四是深厚的人文素质。高先生也不避讳,承认自己也吹过“报复哨、斗气哨、大局哨”等,如今忆起不免感到惭愧和可笑。


赴罗马尼亚获批的首批国际级裁判合影。左起:田国庭、高才兴、吴惠良、张雨生、申恩?、郭玉佩、 屠明德(翻译)、 罗景荣、孙尧冠

6、刚柔相济孙尧冠

已经故去的孙尧冠先生,是首批国际级裁判中第二位年长者,他生于1933年,从上海体院毕业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4年开始从事裁判工作,1959年获批国家级裁判,1960年调入广州解放军体院。若按后来中国篮协规定的审报条件,他的身高是不够格的,但他能成为新中国首批国际级裁判,说明他是具备这方面能力的。

孙先生执哨的特点是:跑得快,选位好,哨音清脆,敢中求准,严中有实。当然公正是前提,不论比赛的双方是谁,该判的就判,该罚的就罚,一视同仁,毫不含糊。孙先生在判罚哨响、手势做出的刹那间,面孔是严肃的,黑亮的眼睛盯着被判的球员,当球员顺从地举手示意时,孙先生立马点头微笑,这就是刚柔相济,尊重球员。可能是工作和年龄关系,获批国际级后的孙先生,除参加了国际军体比赛的裁判工作外,国际篮联所属的赛事执哨不多,记载的只有1982年第七届亚洲青年男篮锦标赛,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全国裁判界的威望。

CBA联赛创办后,孙先生跟那几位战友一样,经常以技术代表的身份坐在记录台上。孙老性格开朗,说活直率,经常笑眯眯的,对临场裁判员的判罚和记录台工作人员观察仔细,该提醒的就及时示意。半场休息时,对裁判员执裁情况总结干练,重点明确,好的给予肯定,不足大胆指正。

有一次随北京队去客场比赛,关键时刻一个界外球,临场裁判员没有看清楚,便判给了主队。那时还是两人制裁判,也没有录像回放,错就错了。赛后,我说那个界外球判反了,因为我在的位置清楚地看见球是碰了主队队员后出界的。孙老坦承地表示:“我看到的也是这样的,但是作为技术代表是无权更改裁判判罚的。”说完,他还笑着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说:“放心,咱就是交流一下,我不会拿您的话炒作的。”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孙老当技术代表跟他当年吹哨一样,眼里不揉沙子。

不担任技术代表后,孙老经常从广州乘车到东莞看比赛,我只要去那里,就一定能看到他,热乎乎地聊上一会儿。赛后,东莞的朋友会组织个夜宵,我挨着孙先生,便于向他请教。有时兴致来了,他会跟着年轻人去KTV。他不是坐在那儿听,而是主动点歌唱,当然唱的都是军旅或红歌经典,非常开心。

孙老把优秀裁判员的与众不同,归纳为必须具备四种能力:承受能力、洞察能力、裁判能力、处理能力。孙老始终心系篮球,培养出了不少弟子。他经常说:“我们这批老裁判走了以后,后面不能没有人呐!”一年前听说孙老住院了,没想到老人家去年5月2日去世了,享年86岁。


1975年三运会合影

7、善言灵动田国庭

田国庭先生在首批国际级裁判中,年龄是最小的,个头应排倒数第二,比孙老略高点。别看个头矮,但跑起来很快,两只眼晴滴溜溜转,显得十分机敏。田老的基本功扎实,逮小动作倍儿准,哨子吹得又快又脆,被吹罚的球员往往摇头认栽。田老不仅哨吹得好,而且颇有组织能力,竞赛编排很有一套。不然,怎么能胜任江西省体委竞赛处处长、竞赛中心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呢!

田老是1965年获批的国家级裁判。“文革”中他没有放弃对业务的研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72年阿尔巴尼亚国家队来访,他和高兴才被指派临场执裁。赛后,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双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并合影留念。自此,中国篮球加强了国际交往。中阿友谊赛之后,田老又担任了美国队来访比赛的执裁。在那个时代没有“又红又专”作保证,是没有资格承担政治任务的。在挂哨之前田老执裁过130多场重大国际比赛。辛勤耕耘,必有收获。田老曾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的田老一直发挥余热,奔走于篮球及其他赛事之中。

田老待人热情,90年代初在江西吉安有个国际女篮赛,我乘飞机到南昌后再转乘长途车到达吉安宾馆时已是傍晚,田老竟然在酒店大堂等候我多时,帮我安排好住宿后说:“小老弟,到我家乡了有啥事就讲,公的私的我全能帮你解决”。我顿感热乎乎的,忘记了旅途的劳累。

2011年应CUBA组委会邀请观摩比赛,我第二次来到南昌,抽空去江西省体育局大院拜访了田老,见面客套活之后聊得自然是篮球。离别时田老送给我一个景德镇特制的白色盖杯,上书毛体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回京后我一直没舍得用这个盖杯,一看到这个盖杯便想起风趣的田老。近日与田老通了电话,听声音他精神头挺好,还说如果江西有他帮助举办的活动,一定请我过去。


林永禄与张雨生(右)

8、黑大胡子张雨生

来自天津的张雨生,生于1937年,也是打篮球出身,身高1.84米,打过前锋和二中锋,1955年入选全国纺织队,后进入天津队,1964年退役。退役后的张老转攻篮球裁判,终事业有成。

张老为人正直,潜心钻研业务,于70年代脱颖而出。在1978年没获批国际级之前,他先后执裁了第七届亚运会和第八、九届亚洲男篮锦标赛。1981年他被派遣执裁了第九届亚洲女篮锦标赛,1983年执裁了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次年还执裁了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6年执裁了第十届亚运会。在首批国际级裁判中,张老是执裁国际比赛场次较多的一位。

张老当年有“黑大胡子”之美誉,他执哨特点鲜明,哨音脆,移动到位,手势大方,目光敏锐,判罚准确、公正,令人信服。之所以称他为“黑大胡子”是因为他络腮胡子长得又黑又快,几乎是每天必刮、赛前必刮,刮完了也满是青茬,加上黑眉毛大眼睛和一头黑卷发,帅气!如此便给球员、教练及观众留下“黑大胡子”之深刻印象。

张老是在天津市体育局竞赛处处长的职位上退休的。曾任CBA联赛技术代表。张老热心培养年轻裁判员,有话直说,悉心指点,王俊智、乔龙升等便是他带出来的弟子。张老性格倔强,65岁以后便不再参加任何活动,无论是谁邀请都一概谢绝。近日从天津朋友圈得知,张老已于2020年4月1日辞世。由于消息封闭,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实乃遗憾。


9、三员兼具林永禄

与山东的林永禄先生虽然认识,但交往不多。不过,他同样是我敬重的老裁判之一。可惜,林先生已于2017年1月4日病逝,享年79岁。向首批国际级老裁判颁发纪念牌,还得感谢林老之子林博与弟子王晓春,正是俩人在整理林老遗物时才心生此念的。

林老1937年生于青岛,少年时便入选青岛男篮,1956年进入山东男篮,司职后卫或小前锋,技术全面,头脑清醒。60年代中期退役后从事教练员工作,同时兼任裁判。70年代初,全国性篮球赛事逐步恢复,裁判员队伍也像专业队一样面临新老交替矛盾,罗景荣、张雨生、林永禄等成为中国篮协培养的重点对象。林永禄十分珍惜学习实践的机会,虚心向老裁判们请教,在准确把握规则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临场执裁质量。在业界认为可以委任他重任后,林永禄便在全国联赛、全国甲级联赛、全运会及国际比赛中频繁登场执哨,稳健准确的执裁风格受到肯定。1978年获批国际级裁判的当年,林永禄就和罗景荣一道赴马尼拉执裁了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他执裁的首场是南斯拉夫与波多黎各队的较量。此后,他还参加了亚洲女篮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篮世界俱乐部杯及国际篮球邀请赛的裁判工作。


林永禄佩戴过的胸前佩章


林永禄使用过的哨子

林老堪称全才,文武双全,一生中实现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裁判员的“三员”完美转换。在著有论文的同时,还带出了宋延平、李平、王晓春等山东籍国际级裁判员。1985年林老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林老之子林博在谈到父亲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时说:“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平时不苟言笑,但一说起篮球方面的事便滔滔不绝。他50多岁以后就把精力用在了培养年轻裁判员身上。父亲留给我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正直,我想这应该是作为一个优秀裁判员的最基本的素质!”


10、稳健低调吴惠良

上海的吴惠良先生也是篮球科班出身,曾在铁道兵队效力,退役后在上海市三好中学任教7年,1965年调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曾任上海男篮教练和篮球班主任、领队等职务,1996年退休。1962年起从事篮球裁判工作,1978年获批国际级和国家级。

我和吴先生接触极少,属于见面点个头、打个招呼的那种,接触少的原因是在于他2010年就去世了,是首批国际级裁判员中走得最早的一个,实在惋惜。因为接触少,就对他的了解有限,只知道他也是“三员”兼具的一位。听老辈人介绍,吴先生在国内执裁过第三届至第八届全运会及全国甲级联赛。五运会北京男篮与解放军队的夺冠之战,是他引为自豪的执哨经典战役之一。受国际篮联的派遣,他吹过亚锦赛、亚运会等比赛。1985年他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

吴先生出身于名门世家,但为人低调,性格温和,与人无争,判罚公正、稳健。他的儿子吴子刚也很有潜质,申报国际级时因体能测试没过而作罢。2009年我退休,2010年吴先生去世,再去上海出差时已无缘相见。

广东的周兴国在获批国际级后也曾执裁了一些国内外比赛,据说是80年代后期便移居香港,至今杳无音信。

在回顾这些老前辈的过程中,我不时与健在的几位老先生联系沟通,核实一些事情,尽管时光久远,他们都认真回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批国际级裁判,首先得益于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中国体育从“文革”的混乱中逐步走向规范,中国篮球有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篮球界人士团结协作发愤图强,这一代裁判员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紧迫感,因而勇于奉献,严于律己,品格正直;其次是追求又红又专,业务上精益求精,认真学习研究国外同行判罚趋势,力求准确公正,符合规则精神;再次他们多数都是篮球专业出身,熟悉这项运动的规律与特点,从而为他们的临场判断奠定了坚实基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们极其热爱篮球裁判工作,视其为生命的一部分,故而倾其所有,无怨无悔。他们都追求完美,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们中的绝大都数英语水平欠缺,多少影响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可贵的是,他们敢于正视不足,及时改进,不断进步,因而更受到业界的敬重。中国篮球在80和90年代就实现了“冲出亚洲,走上世界”的奋斗目标,这里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智慧,中国篮球历史记载下了他们的名字与足迹。

当代篮球运动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在不断丰富变化着,攻守转换节奏更加快速,对抗更加频繁,争夺更加激烈。三人裁判取代了二人制,对裁判员的要求更高了,哨更难吹了。在中国篮球向市场化推进的形势下,如何继承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的加以创新,跟上国际判罚尺度,助推中国篮球反弹?这一严酷的现实早已摆在年轻裁判员的面前,考验与挑战巨大。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热点新闻
  • 考古发现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 热点新闻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