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德国元帅哪家强?二战这么多德国陆军元帅,到底谁最牛最能打?

2020/2/24 15:03:32 来源:互联网

深度

摘要:战争同样也是舞台,是各路将领大显身手的年代,自然名将辈出,仅纳粹德国就有二十多位元帅,在这些元帅中,到底谁最牛最能打?


战争同样也是舞台,是各路将领大显身手的年代,自然名将辈出,仅纳粹德国就有二十多位元帅,在这些元帅中,到底谁最牛最能打?

从1933年纳粹上台,到1945年第三帝国覆灭,短短十二年间,纳粹德国总共晋升了二十七名元帅,其中帝国元帅一名(戈林),陆军元帅十九名,海军元帅二名,空军元帅五名。

今天主要讨论陆军元帅,在十九名陆军元帅中,除了维尔纳·冯·布洛姆贝格一人是在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晋升元帅的,其余十八位元帅都在二战开始后晋升的,也就是说,这十八位元帅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战功而得到了元帅的权杖。

这十八位元帅自然都是在战场上建立了累累战功,确立了地位的,谁在这十八位元帅里最牛最能打?

要说德国的陆军元帅,“沙漠之狐”隆美尔肯定是名气最响的。他率领德国非洲军团在北非面对优势的盟军,战术灵活多变,多次以弱胜强,最终是在盟军绝对海空优势、后勤补给优势以及情报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遭到失利,但他的军事才华已经熠熠生辉。

不过,北非只是德国的一个次要方向,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应该将优先的资源尽量集中在主要方向,原本给隆美尔指挥的部队也不多,由于他在北非过于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在客观上却分散、消耗了德国宝贵的资源。说明隆美尔缺乏战略思维,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北非一隅,而不是全局。所以有人说隆美尔只是一个战术上优秀的将才,而不是战略上有全局眼光的帅才。


而且隆美尔两次在最关键的时刻,一次北非,一次诺曼底,盟军发起总攻的时候,都不在指挥岗位上!一次是回国治疗,一次是回国给夫人过生日。如果偶然一次还可以说是巧合,但两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隆美尔的战略判断确实有欠缺。所以,不少人认为,隆美尔最多就是一个出色的师长或军长,给他晋升元帅,一方面是出于宣传的需要,要营造一个以弱胜强而且还是战无不胜的“军神”形象,另一方面他不是军人世家出身,严格来说不是传统的普鲁士军官团,所以希特勒也希望提拔他来制衡传统的普鲁士军官团。

不过,作为最早和美英盟军交手的德军将领,他对于美英盟军强大的海空力量是有着最直接最深切的体会,所以在担任防守“大西洋壁垒”的B集团军群总司令时,他就主张装甲部队应该配置在纵深,至少是在盟军海军舰炮射程之外。但是当时德军高层的绝大部分将领都没有和美英盟军作战的经验,对美英盟军的海空优势到底有多厉害,没有感性认识,还是用在东线和苏军作战的经验来考虑,所以隆美尔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这也成了德军在诺曼底失败的原因之一。

曼施坦因的知名度也很高,他是和隆美尔、古德里安并称二战德军三大名将。说到二战时的德国陆军,就一样会提到闪击战,而闪击战正是曼施坦因最擅长的。在法国,在苏联,他率领部队将闪击战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从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之后,他头上的胜利光环就似乎黯然褪色,很少再有令人咋舌的辉煌战绩了。

而战后他的回忆录,更是将所有的责任、失误都推到了别人头上,成了甩锅侠的典型代表,也因此收获了很多鄙视。


如果让小编来说,这十八位元帅里谁最牛谁最能打?当然是——莫德尔。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1944年3月1日才晋升陆军元帅,是十八位元帅里最后第二个得到元帅权杖的。他的战功主要是在战争后期,而且是后期的东线战场上取得的。1944年以后,德军在东线的局势就已经很严峻了,战场主动权已经完全丧失,基本上处在节节败退的境地,所以,莫德尔更多的是在劣势情况下,竭力组织防御,稳定战局,想想就可以知道这个任务有多艰巨。莫德尔凭借一系列的战役指挥,赢得了“防御大师”和“救火队长”的赞誉,能在苏军钢铁洪流一般的冲击下,得到这样的绰号,绝非易事。名副其实的挽狂澜于既倒,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莫德尔被称为德军最优秀的将领,或者更准确说,是战争后期德军最优秀的将领,是名至实归的。

在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莫德尔还只是第4军参谋长,1940年4月才刚刚晋升少将,跻身将军之列。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战争成了他施展身手的舞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在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莫德尔出任第3装甲师师长,隶属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下的第24装甲军。这一战,第3装甲师作为第2装甲集群的开路先锋,一路狂飙突进,势如破竹,到7月4日,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从苏联边境打到了第聂伯河,莫德尔也因为这一显赫的战功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

中路德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后,希特勒下令改变进攻方向,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挥师向南进入乌克兰。第3装甲师再次作为南下作战的尖刀,又是十天时间长驱直入275公里,在罗克费特沙与南方集团军的第16装甲师会师,形成了对基辅地区苏军的合围。


莫德尔正式凭借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出色表现,晋升中将。很多人都知道莫德尔是以打防御战而著称的,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在“巴巴罗萨”行动中,莫德尔的进攻战同样可圈可点,他指挥的装甲部队突进速度之迅速,连最擅长闪击战的古德里安都赞赏不已。

1941年9月,莫德尔升任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麾下的第41装甲军军长,受命率部参加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在他的指挥下,41装甲军的进展十分迅猛。12月5日,第41装甲军的第6装甲师就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35公里。这也是整个战争期间,德军打到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了。

此后随着俄罗斯严寒的冬季降临,德军的补给线拉长,德军的进攻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而苏军则调集了大量生力军展开反攻,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开战以来的首次败绩。而苏军反攻的重点就是莫德尔所在的第3装甲集群,精疲力尽粮弹不济的德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一直败退到至拉马河才重新站稳了脚跟。在这一路的败退中,莫德尔几乎是以粗暴的领导作风将部队带出了困境。有几次,他就是在路口亲自挥舞着手枪,指挥交通,保证了撤退秩序,正是在他的强力领导下,41装甲军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有序撤退,而没有演变成灾难性的溃退。

就在这场撤退中,莫德尔凭借卓越的军事素养,敏锐发现苏军在进攻时多兵种协同能力欠佳,而且战术呆板,往往对德军重点防守地段进行强攻,而不是在一条连续的战线上进行全面进攻或者进攻德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地段。此外,苏军的后勤供应能力也不足以支持机动作战。所以,即使对德军形成包围,也并不就是意味着危机。针对苏军的这些缺陷,莫德尔会组织一些由装甲兵、步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种混编而成的合成战斗群担负突破任务,尤其是尽量发挥德军在炮火上的优势,掩护战斗群的作战行动,为主力在苏军战线上打开缺口。莫德尔的这一战术屡屡奏效,这也成了今后战争中,莫德尔一再提倡的战术。


1942年1月,莫德尔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当时第9集团军负责防御热勒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的突出部。

从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面对苏军潮水般地一轮又一轮的攻势,第9集团军在热勒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的防御始终相当稳固。在这段时间里,苏军仅投入兵力在五十万以上的大规模进攻就有四次,最大规模的一次苏军投入了一百四十万部队,但都被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击退,而第9集团军的总兵力从来都没有超过二十万人!其中代号“火星”行动,是由苏军在整个二战期间有着“军神”之称的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的,一样以失利告终。这这也是朱可夫戎马一生中所遇到最大的失败。

对手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试金石,能够击败朱可夫,莫德尔的水准如何就不用多说了。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莫德尔的防御作战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则:

第一,确保情报准确而且及时。根据前线侦察获得的一手情报来制定战术,而不是根据上级的命令。

第二,组织连续不间断的防线。在战线前方布置警戒部队,负责发出预警,以及迟滞苏军进攻,主力则布置在战线主要地段。

第三,将装甲部队化整为零。进攻时需要将装甲部队集中成攻击的矛头,而防御时则正相反,将装甲部队分散配属给步兵,作为直接支援步兵进行防御作战的支撑,以提高防御的稳固性。

第四,集中使用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军通常是将火炮分散使用,这使得战线上任何一点都不能在火力上取得优势。莫德尔则是将火炮集中起来,重点支援重点地段的部队。具体是将火炮集中交给师或是军的指挥官指挥,必要时甚至可以将全师、全军的队属炮火全部支援某一个步兵营,从而确保在火力上的优势。

第五,组织多层次防线。希特勒是严禁组织多层防线,他认为这样做会使士兵失去坚定作战的决心,一有风吹早动就会向后一道防线撤退,莫德尔不理会这种不利于作战的命令而是坚持组织建立多层次的防线。

正是将这些战术原则灵活运用,莫德尔指挥第9集团军在热泽夫突出部进行了极为成功的防御,由此赢得了“防御大师”的赞誉。


943年3月,第9集团军为节约兵力,缩短防线,主动从热泽夫突出部撤离。在面对两翼都有苏军重兵的不利局面下,组织撤退绝对是非常艰难的,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苏军的追击、夹击,从而陷入全军覆没的险境。但莫德尔指挥撤退,同样相当完美,只付出了很小的伤亡,就成功撤出了30万人、100辆坦克和400门火炮。

懂行的人都知道,组织这样的撤退行动,才是最能看出指挥能力的,而莫德尔显然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因为在热泽夫突出部的防御和撤退中表现非凡,莫德尔获得了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

在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战役,莫德尔从一开始就是持反对意见,不出意料,德军遭到了失败,并就此彻底丧失了在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尽管德军遭到了失败,但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却没有被德军优势兵力歼灭,还给了苏军造成了很大损失。库尔斯克战役后,希特勒免除了一大批前线军官的职务,莫德尔也在9月底被免去了第9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但并不代表希特勒对他失去了信任。在此时的东线战场上,莫德尔毫无疑问是德军最优秀的将领。所以仅仅两个月的11月,他就被任命为北方集团军司令。

在他上任前半个月,在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及沃尔霍夫方面军发动的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战役中,德军北方集团军损失惨重,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不得不命令部队撤至爱沙尼亚。很显然,希特勒这次任命是将莫德尔作为救火队员来使用,说明在希特勒眼里,莫德尔已经是东线战场最为倚重的将领。但莫德尔商人后首先制止了候车,同时开始采取“剑与盾”的防御战术,也就是在面对苏军猛烈进攻时暂时撤退,用逐次抵抗来消耗对方战力,等到增援后再发动反击重新夺回防线,这样不但能削弱敌人战力,还能稳定防线。莫德尔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战术,成功地指挥部队且战且退,最后于1944年3月撤至爱沙尼亚。不但保全了大部分有生力量,还给苏军以重创。


1944年3月1日,由于在指挥北方集团军撤退中的出色表现,莫德尔晋升陆军元帅,他从上校升到元帅只花了6年的时间。虽然这个升迁速度很惊人,但全是靠莫德尔自己的能力和战功,可以说以莫德尔的表现,是完全配得上元帅的头衔的。

1944年3月30日,莫德尔取代了曼施坦因出任北乌克兰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由于面对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重压,正在节节撤退。莫德尔改变了原来曼施坦因的战术,采取一面加强防守,一面不断抓住战机组织反击的战术,而不是一味单纯防御。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太大,莫德尔又一直没有得到增援,所以最终没能守住明斯克。但在得到4个装甲师的增援后,莫德尔就立即组织反击,成功地将苏军阻挡在华沙城下,并能够腾出手来镇压华沙市民起义。

1944年8月17日,莫德尔被调往西线,取代冯·克鲁格出任B集团军群和西欧战区总司令。此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已经两个月,德军在西欧的战线几乎已经崩溃,巴顿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正如卷席之势杀向塞纳河,在法莱兹地区的德军有被全歼的危险。

莫德尔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守住法莱兹,但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说服希特勒同意第7集团军和艾伯巴赫装甲集群从法莱兹撤退,最后他撤出了大部分部队,虽然丢弃了几乎所有的坦克和重型装备,但却保存了大部分的有生力量,在当时绝对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后,当希特勒要求坚守巴黎时,莫德尔回答他可以这样做,但前提是得到20万部队的增援。这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多援军,所以他就等于是将希特勒的命令顶了回去,而是放弃巴黎以保存有生力量。最后巴黎在1944年8月25日被盟军解放。但同时,莫德尔把西线德军主力成功撤至德国边境。

9月,莫德尔把西欧战区总司令的职务交给格特·冯·龙德施泰特,他继续保留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接着,莫德尔又成功挫败了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将蒙哥马利打得灰头土脸。

1945年4月,B集团军群被盟军包围在鲁尔地区。希特勒命令彻底摧毁鲁尔区的工业,以免落入盟军手中。但莫德尔拒绝执行。


4月15日,眼看败局已定,继续抵抗已经毫无意义,莫德尔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最年老和最年轻的士兵复员,其余士兵可以自行选择投降或突围。莫德尔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部下结束了战争,他在解散自己的司令部之前,对参谋人员说:“是否你们已做了一切事情来证明我们在历史中的作用?有什么可以留给一名战败的指挥官?在古代,只有毒药”。

他自杀的决定是保密的,尤其是当他得知苏联正准备控告他犯有战争罪行的时候。1945年4月21日,莫德尔在于森林开枪自杀。自杀的具体地点位于杜伊斯堡和拉廷根村庄之间。希特勒在得知莫德尔自杀后,说道“如果莫德尔做的到,那么我也可以”。9天后的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莫德尔最后的选择没有辱没一个军人的尊严,更没有辱没元帅的荣誉,比起一些苟确偷生的元帅,莫德尔强太多了。

而他的战绩,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堪称超凡。所以,要说二战那么多德军元帅里,谁最能打,谁最厉害,小编我一定是选——莫德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社会图库
  • 网络焦点
  • 八卦娱乐
  • 男人世界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